第229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1 / 3)

加入书签

黄历四零八三年,洪武十九年十二月一日。</br>朱元璋正式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军二十五万北上辽东。</br>并以唐胜宗、蓝玉为副将,令赵庸、关良、李景隆、祁镇、徐允恭等随征。</br>同时又命俞通海、郭英二人,率五万水师助阵。</br>此令一出,列国震动。</br>大明要打辽东那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要不是忌惮于高丽插手,年初就用兵了。</br>为了解决这个隐患,大明派出了一支千人的使节团,通过外交手段成功扰乱了高丽局势。</br>在确保高丽不会倒戈之后,出兵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br>真正让他们惊讶的,是大明的阵容。</br>侯爵以上就出动了十余位,其他勋爵更是不计其数。</br>军队数量更是高达三十万。</br>除了刚立国那两年北伐,这是最劳师动众的一次。</br>要知道,三十万大军背后,是数倍于此的役夫。</br>足见大明此次投入了多大的资源。</br>消息传到辽东,纳哈出惊惧不已。</br>大明如此劳师动众,定然是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打算。</br>自己手里只有二十万人,在兵力上就不占优势。</br>且汉人擅长攻城略地,他手下的北元军队更适合野战。</br>而辽东战场,恰恰是攻防战,北元骑兵无法发挥其战斗力。</br>从任何方面来说,他都没有优势。</br>没办法的情况下,他只能一边加固城防,一边向元惠宗求助。</br>元惠宗自然知道辽东的重要性,一边安抚纳哈出,一边派出五万军队支援。</br>并且还给高丽王下了一道命令,允诺许多好处,让其出兵协助纳哈出。</br>然而此时的高丽形势,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br>经过大明使节团的游说,高丽的文管集团和读书人,已经彻底倒向大明。</br>李成桂这个野心家,也顺势倒向了大明。</br>若非高丽王有北元支持,早就镇压不住国内局势了。</br>但随着大明出兵三十万,征讨辽东的消息传来,局势再次发生变化。</br>这三十万人是来打辽东的,又何尝不是来给予他们支持的?</br>高丽的读书人和文管集团,腰杆子顿时就挺直了,说话也敢大声了。</br>甚至在朝堂上,已经有人指着高丽王的鼻子喷了。</br>高丽王非常愤怒,可他更知道自己什么都不能做。</br>三十万大军,那可是三十万人啊。</br>统兵的将领无一不是战功赫赫的大将。</br>他知道大明定然会很重视这一战,可没想到竟然重视到这种程度。</br>眼看着纳哈出就要完了,这时候要是还强硬,恐怕大明不介意顺手打他一下。</br>不,大明都不需要动手。</br>等打败纳哈出,应天皇宫一道诏令,就能让他失去一切。</br>所以他必须要忍。</br>但若问他是否后悔……他确实后悔了。</br>大明派遣使节团过来的时候,就应该禁止这些人上岸。</br>并借用纳哈出的力量,将李成桂和文官集团彻底清洗一遍。</br>如果当初他能狠得下心,哪还用像今天这般受制于人。</br>然后以高丽和纳哈出的力量,就不信守不住辽东。</br>越想他就越气,越气他就越是不甘心。</br>然后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虽然我不能明面上支持纳哈出,但可以暗地里支援军需物资。</br>让纳哈出多坚持几年,说不定就有翻盘的希望。</br>毕竟当了那么久的高丽王,又不是真的昏聩之主,手下还是有一帮子人效忠的。</br>这些忠心之人,确保了他能将物资送到纳哈出那边。</br>甚至,他还将抓来的野女真、萨哈连等部落的青壮,送给纳哈出。</br>做完这一切,他才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br>殊不知,这一切都早就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br>这个有心人,可不只是大明的探子,还有高丽内部的许多势力。</br>比如李成桂,在确定高丽王和纳哈出暗通款曲,他别提多高兴了。</br>不过他并未阻止,也未声张。</br>而是将证据抓在手里,坐等大战结束。</br>事实上,他又何尝不是在坐山观虎斗。</br>大明胜了,他就把这些证据拿出来,将高丽王拉下马。</br>为后续自己篡位,创造有利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