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3 / 5)

加入书签

站在门前,可以看见里面一条幽幽的走道,二侧书橱罗列。

走进去才发现,左边的书橱后方靠墙摆着短榻,巧妙地避开门口和东侧窗口。榻边不远处有窗,方位对着明家后方的篱笆。窗上垂着薄薄的麻帘,拦住视线,筛进光线。

明璘端坐在榻上,持纸写字。

见她来了,用一个小巧的漆椟压住纸,笔搁上笔山。

惠歌看看左右,睁大眼睛表示赞叹。问:“这些书卷全部都是你抄写的吗?”

每一个书橱有四层架,架上书山累累。墙上或橱侧的空处还有用布巾捆起垂挂的书。墙角堆着藤笥,里面也是书。整间书斋看上去估计有上千卷。

是不是要聚集这么多书才能有这么奇特的香味?像走进夏天的森林。

还是因为书橱里放着许多木瓜?

原来这就是明璘身上的香味来源。只是淡了许多,显得遥远,难以捉摸。

明璘带着微笑说:“大部分。有一些是家传的藏书。”

明璘下榻,从榻边的书橱开始,耐心地一一介绍分类和收藏的方式。

这里是诗文词赋,那里是经籍史书。

上面是百家谱一类的谱牒。下面是法书,包括阴阳、卜祝、小道、经藏。

收藏在书笥里的是家传的旧本,轴朽纸脆,除了晒书寻常不轻启。那些书的抄本一律用布巾捆起,以别于他书。

还有一些内容杂糅纷错的杂书,收挂在榻边的墙上。

惠歌看看墙上的书,看看身边的人。悄声问:“为什么有人站在门外?”

她注意很久了。此时稍稍斜身去看,那道晦暗的人影还横在门前地上。

明璘朝门口瞥一眼。悄声回:“子不言母过。”

惠歌皱眉。字面上的意思是儿子不能谈论母亲的过错。但是这样讲不就表示门边的人影是他阿娘?

为什么阿家要站在门外?偷听?偷看?

她想出去确认,转身走出二步,右手突然被明璘捉住。

他侧着脸看她。麻帘筛下的光线为他的眉骨和鼻梁鎏上一层金边,颊边往脖颈直暗下去,脸色半阴半晴。

惠歌感觉胸口凝滞了一瞬。

明璘摇摇头。神色和动作透露出他的习以为常。

她一下子有些感伤。好像稍微明白他是如何长成这样一个人的。

明璘松开手。说:“这里的书你想看就看。不要破坏就好。”

“我才不会破坏东西。何况是你的书?”

惠歌嘟哝。忽然想着,这就是他找她来书斋的原因?给她书看?难道他是在对她好吗?

“这些书多一个人看,就能少一些蠹鱼。”

“……”原来是为了这些破书。

“怎么了?”他注意到她不满的眼光。

“没什么。”

再看看门外,人影不见了。

她的眼神收回来,落到榻上,本来想看明璘在写些什么,却注意到压纸的漆椟。沉沉的暗红色,长宽不过三四寸。质地不凡,样式精巧。或许是用来装墨锭或雌黄。

明璘对这些书和文具真是珍重得很。

明璘回到榻上,继续抄书。

惠歌前后转个二圈,拣了一卷《汉书》,坐到榻上另一边。她不想坐得太难看,仔细地将双脚收在杏黄褶裙里头。书卷摊在榻上,双手抱胸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手撑在膝上,脸颊贴上手掌。

看着看着,手臂贴上榻面,人歪倒在书前。

这里真是睡觉的好地方。光线和温度都宜人,还有书香味。

榻面有点粗糙。还好,习惯了也不碍事。

明璘听见微微的鼾声,斜眼看去,发现人睡着了。嘴角微微翘起。

或许昨夜没睡好。但是她以前就爱睡觉。

为什么要拿《汉书》呢?她知道那两个字的意思吗?

他搁下纸笔。拿起一旁的漆椟。打开来,里面只有一根小巧的羽毛。

纤白的羽管,毛色青莹,根部些许泛黄。

他轻轻捻起来端详。这是绣眼儿的尾羽,换羽的时候落下的最长的一根。

看看手中的羽毛,再看看羽毛后面呼呼大睡的人。他将羽毛收进漆椟,悄悄挪到惠歌身后。只见她双眼紧闭,双唇微张。有一种兽崽的纯真的憨态。

他悄悄俯身。

惠歌醒来的时候,明璘已经不见了。

她似乎作了个梦,记不清内容,只觉得脸际好像有羽毛拂落。

明璘大半时间都在书斋,甚至晚上睡觉也是。成婚数日,二人始终没有同床共枕,行夫妻之实。

惠歌捉不着他的心思。他当初虽然拒绝她,却似乎并不讨厌她。

明家有很多规矩,当阿家教训她的时候,他会把责任揽在身上。私下解释的时候也不厌烦或恶气。

例如名讳。

明璘的阿爷叫明绍遐,字远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