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昙掌柜弄巧成拙 李友朋终还故乡(5 / 7)
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不要以为我傻,我赶车跑外,什么事没见过?你这位大哥的腿伤,一看就是刀剑伤。你说你们是木匠,木匠怎么有这样的伤?就是木匠干活毛糙,也伤不到那里,更伤不了那么重。你说你们是干完活回家的,可你又说不识道。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你们是干什么的了。”
韩玉树好奇的问:“掌柜的以为我们是做什么的?”
赶车人嘿嘿一笑,道:“兄弟,你也别装傻卖呆了,我就明说了吧,今日是年二十九,大年关的,都求个吉利和平安。咱们都行个方便,我把你的这位大哥捎到去耶赫邦城的岔路口,再给你们一百文钱,算我给你们二位过年送的酒钱。你这位大哥下车后,俺各奔东西,互不打扰。你说怎么样?”
韩玉树听了,高兴不已,心想:世上还有这等好事?坐了她的车,还能得些酒钱。于是干脆的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掌柜的可要说话算话呦?”
赶车人道:“那是当然,也望小兄弟能说话算话才是。”
韩玉树心想:这样的好事,我求之不得,还能有什么可反悔的?于是道:“我对天发誓,谁要反悔,就遭天打五雷霹。”韩玉树这誓也有替赶车人发的意思,他怕赶车人反悔,到时不给了钱。
赶车人怕坐在马车里的李友朋背后给他下黑手,于是步行着赶车。这样,她能观察到他们两人的动静,使他们不好“行黑”。即使他们“行黑”,他逃得也快,不至丢了性命。
赶车人边赶着马车往前走,边注意观察着韩玉树的一举一动,侧耳听着车内李友朋的动静,好在二人并无异常举动。直走了快两个时辰,来到一个岔路口,赶车人叫住韩玉树,停住马车,指着往前的大道,对韩玉树道:“小兄弟,你们从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再走二十来里,就是耶赫邦城了。我得拐道,不能再送你们了。”
韩玉树赶忙跑回来,搀扶李友朋下了马车。赶车人掏出一百文钱递给
韩玉树,道:“小兄弟,收着吧,也给你这位大哥治治腿。”
李友朋推辞道:“掌柜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这钱不能收。若不是掌柜的你行好,我们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到家哪。”
赶车人见李友朋说的真诚,感叹道:“这位兄弟心底还是善良的。老哥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友朋忙道:“掌柜的,你用车捎我一路,虽不是救命之恩,但你的大恩大德我不会忘记。掌柜的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赶车人叹息一声,道:“人啊,都有吃苦受难的时候,但是,不管做什么事,咱不能走偏了道,就象今日我捎你一样,若是路走错了,别说回家过年了,就是这辈子也走不到了家,你说是不是?”
李友朋听得糊糊涂涂,不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只是附和地应道:“那是,那是。掌柜的说的是。”
韩玉树也不明白赶车人话的意思,觉得这人挺怪,又是行好捎了李大哥一程,又是送钱,还讲了这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让人云里雾里,好不纳闷。于是疑惑的道:“掌柜的,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赶车人一扬鞭子,吆喝一声:“驾——”那马腾开四蹄,拉着马车向岔道上跑去。赶车人“噌”地一下跳到马车上,头也不回的大声道:“这你们还不明白?以后要行善积德,别再干那劫财害命的事了……”
李友朋、韩玉树二人听了,望着那扬起的尘土,愣怔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相视“哈哈”大笑。
李、韩二人直走到天色大黑,李友朋也实在走不动了,她们只好找了一处柴堆歇息。
二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心想:今日已是大年三十了,得赶快回家。李友朋坚持着爬起来,拄着棍子往前走,走不多远,腿痛的厉害,走不动了。韩玉树赶忙弯下腰,要背李友朋。李友朋坚决推辞,道:“兄弟,我不能再连累你了,你快走吧。弟妹和孩子还盼着你回家过年哪。”
韩玉树道:“大哥,就你这腿,你怎么走得了路?还是我先把你送回家再说吧。”
李友朋只得趴到韩玉树的背上,让他背着走。韩玉树也很疲惫,再背着这么个大男人,行走起来确实很费劲。他要过李友朋手里的拐棍,柱在手中,吃力地往前走。走不多会,就累得气喘,只好停住脚歇息。李友朋在背上直催他把自己放下来。韩玉树也不作声,只是弯着腰,喘着粗气,就是不放他下来。等喘过气来,又柱着棍,继续往前走。直走到太阳摇摇西坠,才走进了耶赫邦城。
城里充满了过年的气息:百姓家的大门上,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红绿绿的门神;门外两侧的门枕上,点起了灯盏,灯盏的灯焰冒着缕缕青烟,袅袅上升,散发出淡淡的油香。满街上都是嬉戏玩耍的孩子,有的追逐打闹,嗷嗷撒叫;有的燃放鞭炮, “噼啪”作响。有的家门口,用竹竿挑着成挂红彤彤的鞭炮在燃放,鞭炮声噼里啪啦——这是吃饭前的仪式,标志着这家人要吃年夜饭了。
韩玉树边走边向玩耍的孩子们打听。孩子们见他们两个大男人,蓬头垢面,还穿着女人的裙子,以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