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荷英佛仙殿上香 友朋黄田州遇难(3 / 6)
兰,命其明日安排军士、车马,将外国工匠护送回国。杨府尉领了命,回到府尉府,唤来校尉桂枝,对其道:“桂校尉,明日一早你带数名军士,用马车把外国工匠们护送回国,一路上要确保这些工匠的安全。”
桂校尉领了令,赶忙安排去了。
第二日一早,桂校尉带着两名军士和三辆马车来到驿站,让邺律国的徐老木匠等四名工匠乘坐一辆马车,由一名军士护送,出了驿站。西图国的七名木匠则分乘两辆马车,由他本人和军士蔷薇护送。就要启程时,只见兵部春尚书在两骑随从的簇拥下,骑马来到驿站。桂校尉见了,赶忙下马拜见,道:“校尉桂枝,参见大人。大人有何吩咐?”
春尚书停住马,对桂校尉道:“桂校尉,本官怕你们路上不安全,让车侍卫随你们一同前往,路上你要听从车侍卫安排。”
车侍卫提马向前,向桂校尉抱拳施礼,道:“车钱见过桂校尉,路上还请桂校尉关照。”
桂校尉知道车侍卫是春尚书的心腹,赶忙还礼,道:“车侍卫客气,路上还请你指点。”
春尚书见车侍卫已与桂校尉见过了,便道:“时候不早了,你们上路吧。” 言罢,驳马回府去了。
桂校尉骑上马,命令军士们启程。
军士蔷薇前面开道,桂校尉和车侍卫走在最后,她们护送着载有西图国七个木匠的两辆马车出了驿站,直向西城门而去。
桂校尉一行出了京都城,沿官道一路西行。
李友朋、韩玉树和吴心安三人同坐在一辆马车里,马车晃晃悠悠,一路前行。韩玉树道:“这女儿国里的官人还真不错,不仅给咱工钱不少,还用官车送咱们,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就到了家。我这还是大闺女上轿——头一回享受这待遇。”
韩玉树的话勾起了李友朋的心思,他想起了柳府丞,那么大的官,对他还这么好,给他怀了孩子,临别时还送了他十两银子,这样的女人天底下哪里找去?也感叹道:“是啊,女儿国里的人真好。”
吴心安也想起与春尚书耳鬓厮磨的时光,道:“我都不想走了。”
韩玉树对吴心安调侃道:“你有女人滋润着,是不想家,可我们能与你比?”又感慨的道:“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女儿国再好,也不是咱的家。出来这么长时间,我都想老婆孩子了。”
李友朋道:“可不是?这一晃,咱们出来都半年多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吴心安悻悻的道:“不就是半年吗?还能怎么样?又要为吃喝拉撒操劳了……”他想:若是春尚书能留下自己来多好呀,那样,就再也不用为生计忙碌了,而且还有享不尽的福。都怪那太师。于是感叹道:“真是没那个命啊……”
韩玉树却高兴的道:“咱命还孬?咱不是开了眼,见了菩萨真容吗?这世上,能有几人这样开眼的?咱算是有福气的了。”
吴心安不以为然的道:“这算什么福气?儿孙满堂,金玉成山那才是真正的福气。”
李友朋道:“吴木匠,话不能这么说,金玉成山当然是好,可是咱与那无缘,没那个命。但是,这回咱见了菩萨的真容,菩萨应了咱的愿,这也是咱的大福。”
韩玉树听到李友朋说起许愿,便好奇的道:“李大哥,我许的是将来我也要成仙。你许的是什么愿?”
李友朋他不敢说许了“柳艳母子平安”的愿,便吱吱呜呜的道:“许的愿不能讲,讲出来就不灵了。”
吴心安则笑话韩玉树道:“你还想成仙?就你这德行也能成仙?再说,成仙有什么好?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才好哪。”他想说:搂着春尚书这样的大官,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才好哪。但他不敢这样明说,只能说成“老婆孩子热炕头。”
韩玉树虽然也有点羡慕吴心安的艳遇,但却从心里瞧不起他这种被女人包养的人,不理吴心安的茬,接着李友朋的话道:“坏了,我说出来了,这该怎么办?”
李友朋开玩笑的道:“怎么办?你多受点磨难呗!俗话说,行善积德,才得仙缘,你也要多行善积德才行。”
韩玉树不以为然的道:“行善积德,才得仙缘。咱平时行了啥善?积了啥德?也能一睹菩萨真容?”
李友朋道:“也许是上辈子积了德吧。”
就这样,他们说说笑笑,不觉间已到了中午,走了有二三十里路。桂校尉让停下来歇息,命蔷军士从车里拿来干粮,就地吃饭。赶车的军士从车里取出草料,喂上马,也围过来吃饭。简单的吃完,桂校尉又催促赶路。快到天黑时,来到一处驿站,桂校尉一行便在驿站住了下来。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早,再次上路,继续西行。如此,每走五六十里便有一驿站,到了驿站便住下来。到了第三日晚上,来到黄田州桃园县茅草盖驿站,桂校尉命在驿站住宿。吃过晚饭,车侍卫来到桂校尉房里,问她道:“此处到国界还有多远?”
桂校尉道:“再往前还有一个驿站,过了那驿站不远就是国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