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女儿国齐心协力 佛仙殿奠基开工(5 / 6)

加入书签

前。只见这大夯有一人多高,夯座有近二尺高,经围有六尺之粗;夯头也有一尺多高,经围也有三尺之多。夯头与夯座用七根木柱连接在一起——正中一根粗木柱,周围六根小臂粗的木柱均匀分布。

木质夯座有一多半套进了水桶形厚厚的铸铁槽里,与铁质夯座浑然一体。铸铁夯座的外围,均匀地铸着六个铁鼻,每个铁鼻上都有一个小铁环。每个小铁环上拴着两根粗麻绳,每根麻绳有一丈多长。

夯头也是木质的,上面用黄铜皮抱箍着,顶端加了个牙葫芦形的黄铜装饰,葫芦顶端有一个小铜环,铜环上系着一缕红缨子。

每付大夯有二三百斤之重。

牛丽先挑选了四个司夯人,也就是扶夯人,每二人扶一付大夯。又挑选了二十四名身强力壮的民夫,每十二人拉一付大夯。

这扶夯是有技术的,要求两个扶夯人,站在夯的对面,以连接夯座与夯头的木柱为把手,掌握夯的平衡和运行的方向。两个扶夯人要以前进方向上的那个扶夯人为主,称为领夯人。领夯人主要负责夯的运行方向和夯的落地点。另一扶夯人为辅,称为掌夯人,掌夯人要掌握夯的平衡,确保夯身不歪、不斜,使夯保持垂直落地,确保夯打出的地基平整。在夯下落时,还要手握木柱,用力向下送,以增加夯落地时的速度,进而增加夯的锤击力,使地基夯的更硬实。

拉夯也是有技巧的,拉夯的人要协调一致。不然,拉夯人用力不齐时,就会拉得费力,还会使夯身倾斜,摇摆不稳,甚至会碰着、砸着人,夯出来的地基也不平。

拉夯人主要是靠自己身体的后仰,再加上手臂的力量来拉夯。因此,拉夯时,身体要挺直后仰,双肘屈曲。夯下落时,则身体前倾,同时双肘伸直,向前送手中的夯绳。若是与他人不同步,提前用力拉夯,或是落夯时动作迟慢,没有及时送出手中的夯绳,自己就会额外承受过大的拉力,不仅造成夯身歪斜,而且很快就会被那夯绳勒破手。因此,拉夯要有号子,来统一指挥这付夯上的所有人员,使其动作保持一致。

夯号是由领夯人喊出的,掌夯人与拉夯人附和着呼喊,共同形成夯号,使夯号浑厚、有力,呈现气势磅礴,惊天动地之感,既能鼓励拉夯人的士气,增加拉夯人的干劲,又有驱鬼辟邪之功。

夯号多是泥瓦匠们沿袭下来的号子,也有是领夯人自己编出来的顺口溜。号子多用三字或四字组成的短句,也可用二字或更多字组成的句子。但总的来说,每句夯号的字数越多,喊号用的时间就越长,则拉夯的频率就越慢。反之,夯号的字数越少,则拉夯的频率就越快。夯号句子后面一般是加“呀”、“呀么”、“来”、“来吆”等语气助词。这个语气助词或是语气助词的最后一个字,就是领夯人发出的“开始”的口令。拉夯人听到最后一个字后,紧跟着就按照领夯人所唱夯号的频率,喊出“喝嗨”。这“喝”字音较长,是拉夯人开始拉夯绳的自我口令,自“喝”开始发音,拉夯人就开始边屈曲双臂,边直身后仰,用力拉夯绳。音止时,停止用力及后仰;这“嗨”字音较短促,发音时就是拉夯人“松绳”的自我口令,随着“嗨”音的发出,身子迅速直起、前探,同时将胳膊伸直,把手中的绳子向前送出。夯随即落地。

只见田英和罗兰二人来到夯前,抓住夯的木柱,将夯拉倒斜了。其他十二个拉夯的人,每人捡起一根夯绳,一用力,便将那夯座拉离地面。田英和罗兰二人抬着夯头,她们一同将大夯抬放进地槽沟里,稳稳地立在地上。两扶夯人跳进地槽沟里,顺着地槽的方向,一人站在大夯的一面。十二个拉夯人,均匀地站在大夯的周围。都凝了神,屏了气,全神贯注,只等领夯人一声号令,便可开始这筑基的第一夯。

只听领夯人田英一声喝唱:“哎——”她拖长了声音,扯着嗓子地喊。喊声宏亮,有惊天动地之感。声音在半空中久久回荡。突然,她猛地收住喊声。这一收,声音变得干脆利落。这筑基的第一夯开场白就此拉开。田英的夯号引来了人们一片喝彩。工地上,无论是木匠还是石匠,还有那来看热闹的百姓,都凝神屏气,伸长了脖子,向夯基处观看。紧接着,领夯人就高声唱道:“三月里来是春天,我为先王建仙殿,大殿那个雄伟啊,供那个世代瞻。”唱完略一停顿,又大声高喊:“伙计们哪,鼓起劲来!”

十二个拉夯人,随即高声应和道:“是喽!”

拉夯人应和完“是喽”,就是表示拉夯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开始动夯了。

领夯人随即喊唱道:“春天里呀!”声音宏亮有力。

“喝嗨!”十二个拉夯人,随即大声附和,声音震耳。随着这宏亮的“喝”音,同时猛地用力牵拉手中的夯绳,只见那大夯腾空而起,夯座都已超过扶夯人的肩头。夯头上的铜环“叮铛铛”作响,那红缨子不停地晃动,犹如沙场上将军头盔上的帽缨,十分显眼,令人振奋。随着“嗨”声的发出,十二个拉夯人同时探身送绳,大夯疾速落下。罗兰抓住夯身的木柱,趁势用力向下一掷。大夯犹如泰山压顶一般砸向壕基,只听“嘭”地一声闷响,原来平坦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