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 2)
官道上,一辆四匹俊马拉着的宝盖华车缓缓驶来,前后是一群精壮的侍卫护持,个个腰挎长刀,骑在高头大马上,面相肃寒。
“相爷,还有一日路程,我们一行,便能到大隆朝的国都。”老仆头发花白,眼角是深深的褶子,他跪坐在垫子上,弓腰回道。
男子看不出年岁,鬓角虽有几缕华发,但面容格外细腻。一袭墨色锦袍,又细又长的手指间握着书册,他随意的曲起一条腿,露出未穿袜履的脚,手腕搭在膝头,慵懒的倚靠着车壁。
从始至终,那双黑沉的眸子未从书上移开分毫,喉间发出轻哼:“嗯。”
“这次签订两国和平条约,相爷可是功不可没。”老仆说着,脸上愤愤然:“这些大隆朝的愚人,真是没见过市面,竟然敢拿他们的新科状元跟相爷您比较,还说那周琅有几分似相爷,简直一派胡言,不知所谓!”
在老仆心中,他家相爷那是天上有,地上无的人间绝色。任何人和他相较,都是对他的亵渎。
薛周手上的书册猛然脱手,啪的一声落在脚边。周琅这个名字猛地搅得他脑袋胀痛,他扶着额头轻晃着脑袋,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这个名字为何如此熟悉?
老仆见状,满脸焦急的膝行过去:“相爷,您怎么了?”见他要唤太医,薛周忙抬手制止:“不用了,本相无碍,你退下吧。”
夜里,薛周躺在客栈的床上,呼吸绵长。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带着他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二弟,你大嫂有孕了,孩子的名字,可要你这个秀才公来取才行。”男人笑的特别开怀,拍在他肩头的手是那样厚重真实。
“《楚辞?九歌》中有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就叫周琅,大哥以为如何?”那回话的年轻男子,分明就是他自己。
“周琅,周琅!琅哥儿,好名字!”
薛周猛地坐起身来,他抹了下脸,泪水早已沾湿了他的面庞,漆黑的床帐内,只余他呜咽的悲鸣声:“爹、娘,大哥,三弟,我终于记起来了,我叫周怀民,而非什么薛周。我是大隆朝的子民,亦非天盛朝人。”
这一切说来,也是造化弄人。
那日,周怀民在战场上负伤,大雨倾盆落下。他迷迷糊糊,时睡时醒,再醒来时,却已失去记忆,被一个商队带着去了天盛朝。
因着失了记忆,救他的那位大叔只在他昏迷时听过他呢喃过几次周字,伤好后,他便随了那大叔的姓,并取名薛周。
一路科举高中,用了二十年,走到了如今天盛朝丞相的位置,因着他未娶妻,又不结党营私,天盛帝对他格外信任。这才会派他出使大隆朝,签订两国百年内互不举战协议,加之开通边埠互市。
就这样,他来到大隆朝。确切的说,是回到了大隆朝。
事到如今,即使忆起往昔,他也早已不能回头。两国之间如今看似和平,可万一那一日再兴起战争,他这样的身份,只会连累到家人。
大殿上,双方和谈的十分顺利,经过连年征战,两国都急需休养生息,在双方互相推动下,合约顺利签订。
“薛丞相,晚上的宴会,是为庆贺咱们两国结友邦之好,你可一定要出席。”启隆帝捋了捋胡须,笑的开怀。
“一定一定!”周怀民身姿挺立,拱手回礼。正事办完,他看看侍从仔细收起来的协议文书,心里也跟着松了口气。
“让周大人送你回驿馆。”启隆帝打量着二人:“早前便有传言,说周侍读与薛丞相有几分相似,今日一见,传言非虚呀,这便是缘分。”
周琅,也就是长大后的栓子,他忙拱手行礼,口称不敢:“臣何德何能敢与薛丞相相较?大约是这两分书生气,挨着了薛丞相年轻时的边。”
周怀民看着栓子,眼底是满满的慈爱,笑呵呵道:“真是一表人才。”
出了大殿,栓子走在周怀民身后两步,两人一前一后,步幅同频,不明所以的人见了,端是会猜测两人的身份,父子?兄弟?亦或是叔侄?
“周侍读,你是哪里人呀?”出了皇宫,周怀民问出自己心中猜测。
周琅考中状元后,被赐官七品侍读学士,常伴御前。
不知为何,栓子一见到周怀民,心中便觉亲切:“说出来大人可能不知道,我家乡是个很偏远的小镇,在翠屏山脚下。”
是他。
双手掩在宽大的袖袍中,周怀民激动的紧握成拳,旁边碌碌而过的人群,未能在他眼中留下分毫,他眼中只看得见栓子。
眼前这个朗朗少年,真的是自己的亲侄儿。压下眼底涌出的泪意,他轻舒了口气,抬脚向前继续问道:“你……家中人可安好?”
栓子诧异他会问这个问题,但也未多想,只以为是在闲聊。一路上,将自家的底细交代个干净。
“我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我记事比较晚,那是大隆朝二年,那一年我五岁,我们一家一年前搬回了上溪村,那是我的老家。我五岁那年发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