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封土授爵(2 / 3)

加入书签

,又视孙贼万人包围如若无人,轻骑出入,面色徐徐,不为之变,勇壮可嘉!料来其余诸军之中,也定然多有此类勇武的壮士。”

“不以位卑而忽其功,不为爵高而忽其过。功虽小而必赏,过虽微而必责。是明主之所为也,数场大战中,总的伤亡数目现在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只天军五部便已都伤亡近万,由此可见总的伤亡定然不小。”

“故此,臣以为主公若想要名符其实的酬功,章程之原则可以三条为上。”

“首先酬赏需重,不重,则无以抚恤此战之惨烈;其次酬赏需平,不平,则无以彰显文武之忠贞;其三,酬赏需广,不广则无以凝聚士卒之军心。”

“若能做到这三条,则我军将卒尽管久战疲惫,伤亡颇重,但主公明智有为、奖罚得当的名声却必能因之而传诵天下,稍加推动,必可由此一举而尽得四海勐士之心并及天下智者之慕,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此意也。”

单论文思与口才,祢衡确是人中翘楚,不同于昨日私议时被郭嘉彻底抢了风头,今日有所准备之下,却是字字珠玑,有的放失。

不但顺着王政的话语,总结出了章程的三原则,更进一步地发挥,点明了此次酬功的重要性,扩充了其中的政治意义。

此前王政无论是攻克泰山,还是侵伐北海,说到底其实还是在徐州边上折腾,且徐州不仅是一个四战之地,又非益州那种可以固守的地形,战绩虽是彪炳,声威虽是骇人,其实仍不被大部分有识之士看好。

如今却是全然不同,虽只得了庐江、九江两郡,但这两地却是整个江东的精华所在,与广陵连在一起后更是掌握住了江淮水路,形势登时为之一变,一旦来年打下吴郡和丹阳,便是真正由“难以固守”变成了“进可攻,退可守”。

更不用说击败孙策、袁术之后,王政的名声可谓再上一层楼,此时其实已算是和冀州的袁绍一样,成为了逐鹿中原的最有利人选之一,被人看好程度,甚至还要略胜拥有大义名分的曹操一筹。

当然,单是武功盛烈还是不够,王政眼下更需要在江东士族乃至天下人面前更多的表现出“明主”的风范,至于怎么表现,接下来的酬功之举,正是个绝好的机会。

“正平之言,正合我意。”

王政颔首,环视陆绩等人问道:“诸君以为如何?”诸人皆躬身回道:“祢司马高瞻远瞩,议论深刻,正该如此。”

“正平,你说酬赏原则应有三条,从重、从平、从广,从重从广本将皆能明白,只是如何从平?”

“从平有三,一为文武之平,二为攻守之平...”

祢衡昂立庭中,侃侃而谈:“今年数长战役中,立功的文武皆有,不可只重战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北海之战,抑或是平定江东,徐州官吏筹措粮草,后勤补给,皆用功甚勤,出力不小,主公不可不察。”

“另外内若不安,外何以御敌?相比诸位将军的开疆扩土,类如昌将军守奉高一般的督城拒战,御敌与门外者比比皆是,这样的功劳也应该得到重视。“

“所言甚是。”

王政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欣然说道:“昔日汉高帝立国之后,论功行赏,以萧何为首功,便是此理,然则第三平又是何指?”

“主公之前初为徐州牧时,对待立有功劳的臣下,多加官以为赏,彼时徐州方经战乱,百废待兴,空缺的官职甚多,酬之为官,倒也确实应该,不以为过,但如今之时,却是不可如此了。”

祢衡道:“江东之地,兵祸颇少,虽有孙策之乱,毕竟时日不长,危害不大,大部分有实权的郡县官职皆已授出,且此番立功的文武,多数也早已位居高位,如徐将军此番破袁术于平舆,功劳自然极大,然则他如今已为建武将军,总镇彭城八邑,若再按照之前惯例,实在封无可封。”

“故臣以为,主公赏赐功臣的惯例,似乎也到了该改变之时。”

这话说的不错,王政如今明面上的官职是领徐州牧,兼征东将军,仅次三位上将军(即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为二品中阶。

而建武将军次于征镇安平和三品的杂号将军,四品的常设将军,为四品的杂号将军,要说起来上升空间自然还是有的。

可关键是这上升空间其实说起来也不大了,要是不留点余地,后面便自然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赏无可赏,封无可封”,除非王政自家的级别继续先往上窜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政点了点头:“当如何改变?”

祢衡朗声道:“此次酬功,应注意官爵之平,是其三平也。”

诚如祢衡所言,如徐方目前的官阶,的确不太适合再短期内对他进行升任了,也不止是徐方,王政当初占领徐州之后封的另外三位将军都是如此,除了一个即将伏法的振武将军潘章之外,建威将军吴胜和振威将军于禁暂时来讲,都到了不可擢升的地步。

其实,别说升无可升,随着王政地盘的不断扩大,有些官职,特别是显职要位,就算可以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