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人职分离(下)(1 / 2)
人们评论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说他的外貌长相外。都喜欢说这人聪明不聪明。当然这种说法一般是针对小孩子。对老人一般都说他的品德如何。而对成人说得最多的是此人的能力怎么样。每个人都喜欢说自己有能力。也喜欢被别人夸奖为有能力。但是人们对能力的评定却沒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孔武有力的大胖子可以在轻松举起一个石锁后。弯动胳膊挥着拳头表示自己有能力。尖嘴猴腮的小瘦子成功让大胖子跌进自己挖好的坑里后。也会眯着眼睛认为自己有能力。
士兵在攻城拔寨取得胜利后会表示自己有能力。铁匠打造出一件异常锋利的武器后也会为自己的能力自豪。商人在大赚一笔后拍着腰间硬硬的银钱也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各行各业都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所在。不说其它行业。就说在大明的官员里大家对能力的认定也不相同。有人认为治下之地犯罪率少是自己的能力。也有人认为敢为民请命是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有觉得能在上下都过得去的情况下捞两个小钱是自己的能力。
信王见刘宗周说起能力。于是问道:“请问刘大人是怎么理解能力的。你的理解能不能让人们信服呢。”
刘宗周说:“我认为最能体现一个官员能力的地方在于两个一致。一个是上下一致也就是皇上要求的那样能让上下都满意。另外一个就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不走样。”
钱谦益这时候想起了开始跟天启的对话。于是接口说道:“开始皇上也说起上下一致的事。认为上下一致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可以说目前大明很少有官员能做到这一点。刘大人说上下一致是体现一个官员能力的地方。真要认真起來是不是就说我大明的官员目前都是沒有能力的人。下官也许沒有理会到刘大人的精义。请刘大人不要见怪并多多赐教。”
刘宗周笑道:“无妨。其实说目前大明的官员很少能做到上下一致。这话还是留了情面的话。真要认真起來可以说目前大明的官员沒有一个达到这个标准。我想起当年皇上成立圣学院后说起圣学院名称的起因。说的就是要让圣学院里的官员最后都成为圣人。但是直到现在也沒见谁说他达到圣人的标准。光是沒拿过一文多余的钱这一条就沒人做到。是不是就说皇上定的标准沒有用呢。我看是有用的。很多圣学院中的老臣都在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作用所在。”
钱谦益缓缓点头说:“下官明白了。做到上下一致可以说是有了一种大能力。而只要向着那个方向走就是有了小能力。不知道下官理解得对不对。”
刘宗周说:“大致是不错的。主要还是在具体事务上的具体体现。我认为就上下一致这事上应该分为三种境界。比如说一个官员对上面的要求能够全部完成。对下面的需要能够全部满足。我们就可以说他做到了上下一致。当然这种情况几乎还沒有。第二种就是一个官员做官做得通透。上面的要求如果他无法完成。他会尽量向下面传达到求得下面百姓的理解。特殊情况下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还是有必要的。反过來当下面的要求他无法满足时。他也会尽量向上级反应也就是常言说的为民请命。”
杨涟这时候皱眉说:“第二种已经是做官之人的起码要求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官员那还是人吗。”
杨涟这话让包括钱谦益在内的其他人都不敢认同。在目前的大明官场流行的就是欺上瞒下。真能做到上呈下达的官不是沒有而是不多。连钱谦益自己都认为自己很多时候做不到。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钱谦益还会暗中鄙视这人虚伪。但是杨涟一贯立身甚正所以钱谦益只会暗自佩服。
刘宗周这时说道:“当然有第三种。这种人就是居中得利的官员。上面有什么好处拨下來比如说什么救灾款之类的钱。他会从中截下一些自己用。而下面百姓交的税收他也会多收一些吃上一口。就算这样的人也分两种。一种是捞了好处的同时还为百姓做点事。这种人太多的话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另外一类人就是只管捞钱从來不做好事。这类人可以说是败类中的败类应该大力清除的。”
高攀龙就是管官的。刘宗周说的这几类人他都有所闻。以前他也是疾恶如仇见到捞钱的官就恨不得一个个拉出去全宰了。后來对大明的官员有个全面的了解后。他发现真要宰的话估计大明的官员会立即死一多半。他想了想说道:“我们都察院管的就是官员的品行。像刘大人说的那种只捞银子不做好事的官。我们是见一个抓一个绝不留情。但是对那些捞得不凶还能做些事的人。我们也只有慢慢警告罢了。真要全部清除那是清不完的。”
信王沒兴趣知道为什么清不完贪财的官。因为他多次听过‘水至清则无鱼’的话。大明的官场经过几百年的演化已经有了很多陋习。要立即有所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的。至少现在要人做事得说好处。沒好处干起事來都沒精神。
信王见刘宗周只说了个上下一致。于是问道:“刘大人开始说能力的要求有两个一致。现在只说了上下一致还有个言行一致是怎么说的。”
刘宗周说:“所谓言行一致就是说一个官员不但要能做还要能说。当然对那些只长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