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府县分工(上)(1 / 2)
接下來的几天卢县令带着杨涟、刘侨还有钱谦益一众人等在东湖县转,卢县令当然知道让杨涟高兴就是对自己官位的巩固,所以杨涟要去哪里他都立即去做安排,他们一行人都是穿的常服以免惹人注目,当然如果有人询问其身份他们也沒有刻意掩饰,就说县令陪同几位京里來的官员來巡视,无论是谁听了也不会有不满,对有点背景的人需要直接说,但对一般人就说是出來游玩顺便看看田园风光,
几天转下來遇到几批人,有当地原來的普通百姓,也有些大户之家中人,还有从北方到南方的移民,大家都跟这些人有不同程度的交流,不过沒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原來在此种田的百姓言谈间对官府中人沒有什么好感,一开始见到杨涟等人也是保持警惕,知道问话的几个人是出來游玩的读书人才打开话头,他们对谁当官执行什么制度不是很关心,只是说到外來移民很团结,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惹出大风波,
前年北方各省都遭遇了大旱,北方各地的粮食都不够吃需要救济,南方路远加上路不好走救援起來很麻烦,后來朝廷决定分批次向南方移民,至少让救济点离粮食产地近一些,北方移民到南方后当地官府根据空闲地的分布,给他们集中修建了住房,还租借给这些移民田地,只是说这些地是官田不能出卖,需要他们从第二年开始每年交租,移民们能够安顿下來不愁吃住也很满意,但他们怕当地人随意欺负他们所以很团结,一家受了气周围的邻居都过來说话,
官府遇到这些事也很头疼,如果真是当地人联合起來要驱赶移民或者说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官府出面替他们出头也应该,问題是他们在一些小事上也很敏感,比如说谁家的瓜菜被偷摘或者哪家的狗被人打了两棒子,移民们都会上升到当地人排外的高度上去,有人甚至说出如果官府不管他们就要上京告御状,让当地官府哭笑不得,
杨涟等人并沒有听信一面之词,特意又去找了家移民了解情况,移民们的意见也很统一,实行什么政策他们管不着也不想管,只需要做到跟当地人一样就可以,杨涟知道这些都属于互相了解不够的原因,相当于一家中女儿和儿媳妇的关系,当父母的骂女儿无论怎么骂骂过就算了,也沒见谁家的人还会记恨,但是如果谁拿骂女儿的话去骂儿媳妇,那这个儿媳妇绝对想不通要记上好多年,脾气不好的说不准第二天就会叫上娘家人來讨说法,
移民们其实也在逐渐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有个老人就说他们一开始來南方吃不惯大米,觉得沒有面食经饿也沒有面食味道甜,后來大家也慢慢接受了大米的清香味,好多人还喜爱上了辣椒花椒等南方人才喜欢的调味料,尽管人们不清楚南方湿气重多吃辣椒花椒等东西可以除湿,但身体需要就决定人的口味终究会改变,也有人吃了大米还是离不开面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米食面食结合着吃的人身体还特别好,
移民们也说了一件事引起了杨涟的主意,他们说北方天旱是减产的原因,但尽管天旱减产人们还是有收成能吃上饭,问題是旱灾过后经常伴随着來的是虫灾,旱灾如果不是特别凶达到颗粒无收的境地,那么百姓心中还有点盼头,但是成千上万的蝗虫遮天蔽日飞來,百姓就只有望着哭的份,蝗虫过后不但粮食沒有了连秸秆都会被啃一半,也就是说大家不但沒有吃还沒法生火取暖,充分感受到什么叫住饥寒交迫,
蝗虫算是大虫灾,人们气急了也不是沒有办法,有狠人看到铺天盖地的蝗虫吃自己的庄稼后就招呼人來捕虫并吃虫,虽然说味道有些苦沒有猪羊肉那么香,但好歹也算是荤菜平常时期难得吃到,用水煮一煮去掉苦味加点盐就可以吃,吃久了还很香据说会吃上瘾,开始大家都怕吃蝗虫会生怪病,谁知道吃了几天蝗虫沒多少吃蝗虫的人还活蹦乱跳的一点事沒有,后來大家都知道吃掉蝗虫是对付虫灾的最好办法,
还有一种虫灾叫小虫灾,就是无论稻谷还是麦苗蔬菜都会生虫,眼睛看得见的小肉虫可以用手去捉,那些小菜籽一样的小虫就沒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从北方移民到南方的有心人发现,南方也有小虫啃吃庄稼蔬菜,但有几种草本身不会被虫吃不说它周边的作物虫子也不会去碰,说明虫子害怕这些草,他们问过当地上说这些草叫什么食虫草,说是本身有毒不说还能杀虫吃虫,他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些草移栽到北方去治虫,就算不行可不可以拿些干叶子回去试,
杨涟知道这些移民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回到北方去了,但他们还是把北方故乡看成家乡,想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杨涟理解这种心情答应有机会找人去试验,看能不能把南方有用的作物推广到北方去,其实杨涟对这种事心中是不以为然的,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道理南方的作物到了北方不一定能成活,在比较温暖的南方生活惯了到了北方不一定能吃得了那个苦,首先是气温就要它们的命,植物又不可能穿棉衣,因为气候北方的树木都比南方长得慢,
杨涟也知道京里博学院正在研究能不能把豆薯跟一般作物混合栽种,因为豆薯的种子有剧毒可以克制虫害避免虫灾,博学院中人也在想能不能通过嫁接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