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寻访地眼(上)(1 / 2)

加入书签

见老道士问自己这几人的來意。侯良柱说:“既然知道我们是來公干还啰嗦什么。少问少管遇到问话好好回答配合调查就是你的本份。”

老道士说:“贫道是出家之人当然不会管俗家之事。再说官家的事也不是我师徒两个能管的。只是听到观外人喊马叫。想问一问需不需要帮助。”

刘侨似笑非笑地问道:“你这小道观也就几巴掌大。我们可是几百人你能提供吃还是提供喝啊。”

老道士说:“敝观香火不旺也沒有什么出产。解决我师徒的衣食都很艰难更不要说几百人的吃喝了。不过敝观后面有一块几十亩的旱地。种不了稻子但草很多可以喂马。”

刘侨跟侯良柱商量了一下说:“那就烦请贵高徒带士兵去草地喂马。我们在这里看一看。吃喝等东西你也不必愁我们自己都带的有。你只要好好回答我们的问題就行。”

老道士说:“如此甚好。几位有什么话尽管问。贫道也想知道这穷乡僻壤的能有什么可以引得几百官爷前來。只是不知道你们要在这住多久。”

刘侨想了想说:“你肯配合的话也许几天就好。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就沒法子回去交差。到时候只得在此道观出家拜你为师继承你的衣钵。当然如果你肯配合且立了功。你这道观今后的吃喝都不用愁。”

老道士一愣。好一阵才明白刘侨是在开玩笑。于是也笑着说:“立功受赏什么的要看缘分。贫道不知是否有这缘分得到官爷的赏。只好先谢谢官爷了。敝观虽然偏僻但是很有灵性一般人不知道。如果官爷真跟敝观有缘贫道可以带师收徒。直接就把观主之位传给你也无妨。现在先让贫道尽地主之宜带各位去各处看看。你们有什么话尽管问贫道一定知无不言。”

这道观虽小但还是面南而建。三人來到院子偏西边的井边。看了看井里确实有水还有井边上因为常年提水而磨撞的痕迹。刘侨暗想这地方不会是什么地眼。又看了看井边不远处的一块石台。这石台本是一整块有些倾斜的石头。下面有些斜垫了一块小石头垫平。上面的大面上可能最开始经过打磨。天长日久已经很光滑了。主人在这里做洗衣服洗菜之类的事。刘侨不放心又蹲下看了看大小石头之间的缝隙。下面什么也沒有只有一只青蛙也蹲在那儿鼓着眼瞪着自己。

石台再偏西的地势较低。种着一些茄子、辣椒、冬瓜等蔬菜。再过去靠墙边有一处草棚。估计是茅房靠近菜地方便施肥。刘侨转过來看向对面东边的一排矮房问道:“那一顺房屋是作什么用的。”

老道士跟着刘侨走來转去心中正想着此人带着兵马來此做什么。但又不好问只得跟在后面。见刘侨问自己房屋的事老道士说:“那一排是堆杂物和柴草的地方。这里挨着山夏天和秋天得闲就上山捡柴。冬天和沒空时就拿出來烧。把头偏大点的那一间是灶房。我们师徒煮饭烧水都在那里。这道观里跟俗家也差不多。柴米油盐醋酱茶一样都少不了。”

刘侨轻轻点了点头。心想这些堆柴的房子可能有些蹊跷。到时候就说天晚士兵们需要草垫着睡觉。这样一來就可以顺便看看那一排房子里有沒有什么古怪。正如此想就听得老道士说:“听说你们带了几百人來。晚上可以把柴草拿出來垫着睡。南方湿气重别让湿气侵入身体老了多病。”

刘侨见老道士这样真诚不禁哑然失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就麻烦观主了。现在我们去大殿中看看吧。”

三人來到大殿前。刘侨抬头一看只见整座殿高不过两丈。门板都是本色连点破旧的漆痕都沒有。可见原來就沒有上过漆。进门一看张天师的泥像更觉寒酸。直接就是泥胎做的张天师坐在那里。别说贴金就是绘点彩的工夫都沒有做足。跟那些金光闪闪的佛祖观音像差远了。难怪这里沒有香火需要道士自己种地吃饭。再看大殿的两边只见一头一个门。各在外面修了一长间耳房。想是师徒两人休息的地方。

见刘侨的兴趣从大殿转到两旁的耳房。老道士说:“官爷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东边这两间外面是吃饭的地方。里面是小徒的睡房。因为这里出去就是灶房所以由我徒弟在这住。他虽是个哑巴但烧菜做饭还做得不错。官爷有兴趣可以尝一尝他的手艺。”

刘侨从大殿侧面的小门出去进了东边的耳房。只见这间房一分为二。外面靠墙安着张老旧的桌子和两根长条凳。桌子为黑色估计不是油漆的颜色而是灰尘加油腻的功劳。桌面上竖着几条半指宽的缝。桌子上一个筷筒装着几双筷子。估计筷子经常会从桌子的缝隙里掉地上。里面那间靠墙摆着张床。看床头伸出來的几张长短不一的木板。估计这床是几张木板搭起來的。地上有几双沾满泥土的草鞋。还有一双沾满灰但沒变形的布鞋。估计是徒弟的当家鞋沒舍得狠穿。

刘侨在这里仔细看了看。顺便给旁边的侯良柱递了个眼色。侯良柱轻轻点头表示明白也上下左右仔细打量。过了一会儿两人相视苦笑。估计都沒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刘侨对老道士说:“贵高徒给我们的士兵带路去草地喂马。看來得耽误他给你们做饭了。天已正午要不一会儿跟我们去外面吃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