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两个问题(1 / 2)
也难怪信王对‘下面的官员上來’这话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一直以來大明的官员都是从上往下派的。哪怕是最小的七品芝麻官也是由中央吏部派遣委任。假如一个官员做出了成绩应该升官。也得由中央考察后再升迁。前一阵天启跟监政院的人商议过。说可以在辅政机构健全完备后给地方各省一些任免权。但即便如此也是从上到下的委派。而不应该是下面的官员向上走。
天启对信王解释道:“辅政机构成立后。就把各地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使政务的官员。如各省的巡抚、各州府的知州知府、各县的知县等。另一类就是专门监督施政者的官员。如各省的总督、派驻到各府县的签都御史和巡按御史。以前的签都御史和巡按御史是吏部委派不固定的官员。现在要固定到各府县可以称其为府督和县督。施政官员和监政官员的产生应该是不同的。监政者由上级派遣只接受上级管理。施政者在接受上级安排时还要考虑下面的要求。”
信王想了想说:“监政官员只由上级派遣这事臣弟明白。就好比现在我们这几位监政院的人。就只由皇兄直接任命而不需要经过廷推。但是臣弟不明白为什么施政者在接受上级安排时还要考虑下面的要求。如此一來这个官员该听谁的呢。假如他认为下面的人有道理是不是会带人跟朝廷唱反调。”
天启说:“为兄的意思是施政者在做事时沒有考虑自己想法的必要。也就是说他只接受集体的智慧照章办事。假如出现下面百姓的要求跟上级的要求不一样时。那就属于特殊状况。这就是监政官员该考虑的事了。监政官员的职责就是平常时期监督施政者照章办事。特殊时期出主意解决问題。如此一來就不会出现你说的施政者代领下面的人跟上级唱反调的情况。因为在特殊时期他的权力已经暂时停止。只能以监政者助手的身份出现直到一切正常。”
信王听了天启的解释沒有说话。他觉得一个地方同时拥有施政者和监政者虽然是新举措。但一个负责平常事务一个负责特殊事务看起來好像有道理。不过这样做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刘宗周这时候问道:“皇上说施政者要同时得到上级和下级的认可。是不是意味着从上到下的施政官员都要由类似廷推那样的推举产生。”
天启想了想说:“准确地说应该是上级任命和下级推选两种方式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做事时上下兼顾。”
徐光启是搞技术的。在这种场合一般不说话。但这时候他忍不住说道:“臣在博学院中听龙华民他们说过。他们说泰西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官员。甚至在评判事务的正确与否时都要由所有人选举的五百人大会來评判。皇上是不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也想搞个什么民主选举。”
天启一听就知道这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些泰西人又在花言巧语企图用民主思想毒害徐光启这样的易受蒙蔽的中老年。对这种恶劣的行为必须给予揭露和批判。要弘扬中华文化反对伪民主思想的毒害。
天启想了想说:“他们说的确有其事。民主也是个好东西。不过朕不准备那样做。因为那样做是肤浅和不完善的做法。那样的民主是残缺不全的民主不是真民主。龙华民他们只给你讲了五百人大会和选举。他们肯定沒有讲当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叫苏格拉底。这个苏格拉底正是被当时的五百人大会宣判有罪被迫自杀的。这充分说明残缺不全的假民主会害死人。”
见大家都在想。天启对刘宗周说道:“刘大人是否还记得刚成立圣学院时我们谈论的内容。就是说多数人赞成同意的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朕记得这还是你当时提出的观点。假如我们现在按那些泰西人说的那样全部直接选举产生官员。那么选出的官员很可能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好好先生。就算是各村各里选村长里长。恐怕都只会选出一些恶霸來。这对当下的大明來说就是一场灾难。”
刘宗周点头说:“事实确实如此。不过皇上说一个施政官员要得到上下一致的赞同。上级的同意好说。只要根据他以前的功绩來推测他的能力就可以。下级的同意除了选举还有什么办法呢。”
天启说:“从上级的角度來看要评判一个官员的能力仅仅看他以前怎么做是不够的。还要听他将來的打算。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言行一致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只会说或只会做的人。他的能力是有欠缺的也是不完整的。这样的人只能是辅助佐官而不能出任主官。这才是量才适用的态度。至于说一个官员要得到下级赞同。朕想除了选举也只有选举了。因为选举的结果虽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个结果却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
刘宗周想了想说:“臣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是要博采各家之长。泰西人的直接选举制度不完善有残缺。不能用在大明身上來选举官员。但是他们制度的长处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所以要与我们的制度综合起來用。”
徐光启这时候突然问道:“皇上。臣与龙华民、邓玉函等泰西人谈话时。发现他们都是具有聪明才智之人。对事物的认识上一点也不输于我大明官员。很多地方还有我大明官员不能企及的见解。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