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153 东林书院(下)(1 / 2)

加入书签

一个人也好还是一个社会团体也好,你必须得有个依靠,不是依靠上面的当权者就得依靠下面的老百姓,上下都不靠的就是孤家寡人,东林党的成立就是因为顾宪成被万历将他从公仆变成了主人翁,于是绝然跟皇权划清界限转而去取悦于老百姓,跟皇权划清界限并不是说东林党人不继续在皇帝手下当官,而是说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逐渐削弱皇权,现在为皇帝做事相当于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虽然沒有明明白白说出來但他们或无心或有意在向着那个方向努力,

东林党取悦于老百姓的渠道一是理论二是行动,在理论上他们强调万事要有益于民,即便有损于国也在所不惜,就差一点儿喊出“人权大于主权”的口号,在行动上经常打着“济世救民”的旗号举办一些慈善会之类的活动收买人心,而且还不遗余力地想要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所以在中下层百姓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一点上说明他们有着理论联系实践的想法,追本溯源应该是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中吸取了营养,

如果假以时日,当东林党人在朝廷中把持住了绝大部分权力,在社会中团结和掌握了绝大部分经济力量,进而影响或者控制了一定的军事力量,那么搞个君主立宪之类的事也是不奇怪的,但是现在他们相对于皇权來说还很弱小,一个皇权庇护下的魏忠贤就可以把他们折腾得溃不成军,现在的天启更是谋划深远,把军队像贼一样提防着,把商人像火灾一样预防和限制着,对百姓的笼络比东林党做得更多,让赵南星想起來都感到绝望,

赵南星已经七十多岁了,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來说,信仰和理想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让自己热血沸腾,他只不过想让自己心安而已,于是他连夜找到了都察院掌院高攀龙,

高攀龙虽然年龄不大还不到七十,但他是东林党的创始人之一,赵南星认为东林党是坚持不渝还是改弦更张让高攀龙來决定比较好一些,就算是死后到了地下顾宪成要找人算帐也找不到他头上,现在他只想把自己的弟子捞出來然后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

高攀龙听了赵南星的话后并沒有表示不满,如果赵南星的眼神再好使点的话,还能看到高攀龙如释重负的神情,

高攀龙想了想对赵南星说:“其实我们已经部分做到了当时的愿望,我们要求削弱君权,皇上已经把权力分为政务、军务、吏治等几部分,除非发生大事他一般都不会管,”

赵南星咳嗽了一声说:“我怎么觉得这是因为皇帝太懒的原因呢,好像不是我们争取來的吧,”

高攀龙说:“这个怎么说呢,目的达到就行手段就沒有必要纠结了吧,我们看重百姓的权益,而当今皇上好像比我们还在意百姓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唯一不同的是皇上对商人的态度,皇上曾经好几次与在下商议到商人大户的事,说商人如果不加以限制第一个就会侵害百姓的利益,长此下去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让商人在国家机构中获取了权力,官商勾结起來那更是贻害无穷,皇上的这个观点在下也比较赞同,”

高攀龙沒有说出來的是天启确实跟他单独商议了几次商人大户的事,他一开始还纳闷自己管的是吏治怎么皇帝老跟他谈经济,后來终于明白了天启的几次谈话并不是跟都察院高大人谈的,而是跟东林党高攀龙谈的,由次看來他能够在众多的二品官中脱颖而出成为为数不多的从一品文官,跟他的东林党创始人身份不无关系,同时他也意识到只要跟皇帝合作就沒有坏处,如果不合作那么他的从一品变成从九品也不是很难,

在艰苦的环境下和敌对的形式中,很多人都能够坚持信念绝不动摇,但在和平时期在“糖衣炮弹”的侵蚀下很多有着坚强意志的人都纷纷倒下了,理想很远现实很近,舍弃眼前的幸福而在渺茫的路途中上下求索,这不是一个正常人干的事,于是东林党的高攀龙慢慢地变得更像都察院的高大人,何况天启沒有要求他与过去一刀两断,只是暗示他大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见高攀龙都不再坚持,赵南星暗叹了一口气说:“不知道高老弟对贴小报这几个人怎么看,有沒有办法保住他们,红山卫的指挥使是我早年的弟子,是非常有思想的一个人,就这么死了真是可惜,”

高攀龙说:“事关我东林书院的人在下也不是沒有关心,你的弟子他错就错在有思想还写了出來,找死也不是这个找死法,如果他从此后不再有思想,或者说不再是军人,那么也不是沒有办法,至于其他人只要服个软说几句好听的,保证今后不要再犯错根本就不会有事,”

赵南星惊奇地问倒:“看高老弟胸有成竹的样子,莫非有什么好办法,”

高攀龙说:“是啊,皇上不是说了吗,军人只允许做到两点,一是忠诚二是服从,这两点与思想是水火不相容的,赵匡胤就是因为有思想,所以世上多了一位宋太祖;安禄山也是因为太有思想,所以史书上多了一段安史之乱的记载,你的弟子已经把他的思想表达出來了,现在就是闭上嘴也晚了,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张开嘴挽回影响,”

赵南星问:“有什么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