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丁酉顺天乡试案(1 / 4)

加入书签

却说书致入宫,名义上是帮着费扬古打下手,处理宫中琐事。但是禁宫值宿干系何等重大,压根没人指望他们这些毛头小子干活儿。只不过是康熙娶了亲,不方便再留着伴读,于是就给他们改了个职位,以侍卫的名义继续留在身边,做的仍旧是陪伴皇帝读书习武的工作。

书致每天早上卯时进宫,酉时回家,五天休沐一次,单从作息来看,倒是比先前上学的时候繁忙了许多。

但实际上康熙亲政之后,也没有整天呆在上书房的时间,只是早朝之后过来晨读半个时辰,傍晚时分会到校场练一个时辰的骑射而已。

除此之外的时间,书致等人都被允许在宫内自由活动,可以到文渊阁随意借阅书籍,或者在武英殿跟侍卫们比武,又或者帮费扬古处理些公务,比起上学的时候反而更清闲了。

休沐时,明珠又让他到外书房旁听自己与幕僚们议事。

书致端着小板凳过去旁听了几日,只依稀知道如今太皇太后基本隐退,朝堂上的事都由康熙一人作主。而小皇帝目前很信任索额图,提拔了很多赫舍里氏的子弟在六部任职。七位阁臣有四位都跟他同气连枝,而明珠的站位偏向中立一点。再有就是索额图和朝堂上的汉臣不和,闹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等等。

都是些很浅显片面的认知,一旦说得深了,书致也就听不懂了。明珠也从来不让他发表意见,更不问他宫里的事。

再有就是一些民生实务,比如现下山西的雪灾、开春之后的黄河凌汛啦,都是朝堂上热门话题。书致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只是这样各地灾害水利之类的事,明珠一天不处理十件,也有八件,一时之间竟然不能胜记。

唯有一件事情与书致兄弟俩略微有一点子关系,倒还值得一提:

康熙六年年底,跟明珠关系不错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徐乾学,带着纳兰成德的偶像、大词人顾贞观来给明珠拜年。

当时,书致正在隔壁誊写年节下的礼单,听一个姓王的师爷说起这事,不禁来了兴致:“等他们聊完,我倒想去会一会这个顾先生。”说着又叫来十六,吩咐他去给大公子报信,只说“顾先生来了”,看他作何反应。

不曾想,还不等十六动身,忽然听隔壁明珠重重地将茶盏往桌上一放,满是不悦地说道:“来人,送客!”

这边,书致和那王师爷听见,都是一惊。书致连忙叫住十六,主仆三人撩开帘子的一角往外望去,却见一个穿着长衫、身形清癯、一副汉族书生模样的青年男人跟在徐乾学身后走出来,虽然是被人扫地出门,但他脚步稳重、眼神坚毅、脸上神色自若,好像并没有什么愧悔之色。

书致不由看得暗暗纳罕。

顾贞观又没有在朝堂上当官,只是一个醉心艺术的“文学家”而已,跟他们家没有任何实际利益冲突。以明珠的城府,就算有什么被冒犯的地方,大不了忍他这回,下次不见面就是了,怎么会当场翻脸、连徐乾学的面子都不肯给就把人赶了出来?

不等他细想,就听屋里明珠吩咐道:“去把老二给我叫过来。”

“二爷,老爷有请。”一众师爷赶紧打起帘子,迎了书致进去。

屋内的三足鎏金大铜盆里燃着融融的炭火,明珠背对着他站在盆前烤火,问小儿子:“你哥最近做什么呢?”

“准备开春之后的童生考试呢。”

明珠点点头:“那就好。你这些天多陪着他,既然要考,就好生准备,少出去走动。”

书致不由茫然。对纳兰成德想要参加科举考试这件事,明珠充其量只能说是不反对,类似于一种“让孩子出去闯闯,撞了南墙就乖了”的心态,怎么忽然关心起成德的功课来了?

“少出去走动”这话就说得更奇怪了,现在可是严冬啊,他哥像是能出去走动的样子吗?

书致不禁一头雾水地出了书房,最后还是曹寅为他解答了这个疑惑。

正月初九,书致在自家园子里设宴,宴请两个小伙伴。

觉罗氏得知他要还曹寅、雅布的席,从半个月以前就开始安排,还特意打发人到南边儿去采买冬日里难得的生鲜瓜果。直到今天早上,她还兴致勃勃地对明珠说:“这可是我们书书头一回带朋友到家里来玩呢。”

觉罗氏知道他们这些半大小子,最不喜欢跟长辈一起吃饭,嫌束缚,故而特意吩咐在渌水亭四周设下挡风的帷帐,中间设一暖桌,桌子中央有中空的铁皮烟道,其中装有炭火,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顺带为菜品保温。

四人分主宾坐了。觉罗氏又命人起了去年酿的果酒出来,笑着对两个儿子说:“满人的爷们儿没有不会喝酒的,你们长大了,该喝几杯,但是不许学那些粗人大碗大碗地灌黄汤。得像画上书里那些汉人名士一样,文文静静地浅酌几杯,适可而止。这是我去年酿的桑葚酒,味道酸酸甜甜的,正适合你们喝。”

已经在乾清宫被康熙带领着,拿海碗喝过烈酒的三人顿时觉得膝盖中了一箭。

雅布原本从家中带了浙江巡抚进贡的金华酒过来,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