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冬(1 / 2)
时间进入康熙六年初冬,纳兰家的四个主人竟然不约而同地忙碌了起来。
首先,明珠又升官了。
铲除鳌拜之后,康熙顺势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恢复了明代的内阁制度。论功行赏时,索额图在鳌拜一案中立下首功,成了文渊阁大学士、实际上的内阁首辅。
纳兰明珠也官升一级,被拔擢入阁,是七位阁臣当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一位,暂时在内阁中忝陪末座。他每天除了刑部衙门的工作,又多了许多中央决策层面的事情要做,经常被索额图叫去加班开会。
再就是成德开始在京城的各种唱词会上走动。
顾贞观回京,成了京城词坛的一大盛事,与他相交契阔的徐乾学、陈维崧、朱彝尊纷纷设宴相请。满京城的青年才子都汇聚到顾贞观下榻的居所,热闹非常。成德也跟着曹寅赴了几次会。
放在往常兄弟二人肯定是结伴行动,然而这回书致也被一些闲人琐事绊住了脚。
成名的最好方法,就是打败一个巨人。
自从在乾清宫丹陛上射出那一箭以后,书致一下子在学里出了名。他们正黄旗的官学自不必说,就连住在内城东南角、跟他们隔着一整个皇城的两蓝旗官学中,也经常有人跑过来打听谁是纳兰书致。
有上门挑衅、想同他比试武艺的,有邀请他到府上品剑品弓、训鹰训马的,也有邀请他到某某王公的庄子上狩猎野兽的。
书致原本无心在一群小毛孩子当中出风头,奈何正黄旗官学里的谙达老师们也以一副看好戏的姿态参与进来。
因为书致等人在康熙面前大出风头,现在谙达们都认为康熙迟早把他们叫进宫去当侍卫。就像后世已经通过校招签了合同的大四学生,老师对他们采取基本不管的放养态度,不仅对那些上门挑衅的人来者不拒,还笑眯眯地主动指路:“找明珠大人的小儿子是吧?进了二门左拐第一间教室就是。”
因此上门挑衅的人越来越多,书致打架打腻了,躲又躲不开,只好捡那些言辞恳切、态度诚挚的邀请,出门赴约。
不得不说,作为马背上得天下的战争民族,满人此时的军事素养极高,即便是他们这种半大孩子举办的宴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百步穿杨,有人力能扛鼎,有人能使十几种不同的兵器,有人能在狭窄的天井里纵马跳跃、做出许多姿势来。
然而短板也很明显——重武轻文,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大部分人甚至普遍缺乏文化常识。在跟第三个坚称“关公替汉光武帝打跑了匈奴人”、第七个深信“诸葛孔明是《论语》的作者”的人交谈过后,书致揉了揉眉心,提前向主人告辞,离开了宴会。
十六、七十两人正在夹道里跟顺承郡王府的几个小厮踢球,见他出来赶忙牵马跟上。
书致回到家中,却见院子里安安静静的,明珠加班开会、成德外出赴宴,都还未归。屋内点着几支小烛,觉罗氏坐在灯下,拿着绣花棚子修补一件衣裳。
丈夫升官,儿子立功,觉罗氏最近也是京城贵妇社交圈子里的红人,一面要应付各种邀约,一面要给他们父子三人准备出门用的衣裳佩饰,又要安排合府下人的冬衣份例,也是忙得不可开交,难得有机会在家做些针线。
“额娘。”书致进去行礼。
“回来了,今儿怎么这么早,可要吃东西?”
书致提前溜席,倒真有点饿了,便说:“倒想吃碗牛骨汤面,热热的,多撒些酱汁和葱花在上面。”
“你们父子俩怎么都这个毛病?放着山珍海味不要,偏就馋那一碗面。”觉罗氏哭笑不得,还是撂下手上的活计,亲自到厨下替他煮了面来。
母子俩在灯下对坐,觉罗氏一边做着针线活儿,一边眼神柔和地看着小儿子吃面,忽然感慨地说:“你外祖父在泉下看到今日,不知该有多高兴。”
她的语气十分温柔,书致听了却有些不安起来:“额娘,那天我没有杀了鳌拜,您不会生气吧?”
自从那天被曹寅科普了一下“孝庄与多尔衮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书致便去找了些记载清朝前期历史的文献来看了,结果自然是瞠目结舌——
清朝前期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阿济格兄弟与皇太极父子对刚”的大型亲情权谋宫廷连续剧:
第一集,努/尔哈赤晚年宠爱书致的高外祖母阿巴亥大妃,把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都封成旗主。
第二集,努/尔哈赤去世,不受宠的四儿子皇太极上位,头一件事就是下令让阿巴亥殉葬,把阿济格兄弟的母亲活活勒死在了太/祖灵前。
第三集,皇太极去世,顺治登基,阿济格兄弟存心报仇,多尔衮倚仗权柄各种欺压皇太极留下的孤儿寡妇。
第四集,顺治十年,多尔衮去世,鳌拜、遏必隆和他们背后的顺治皇帝倒戈清算,将阿巴亥三个儿子的后嗣诛杀殆尽,除了觉罗氏侥幸逃出生天,书致的姨妈和舅舅们,绝大多数都死在了宗人府牢房里。
书致作为阿济格的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