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1 / 3)

加入书签

被围城耗了半个多月、也打退了两次李自成的猛攻、造成巨大杀伤后。随着闯军重归沉寂,黄得功的心态也是有点疲惫焦躁了,急需再活动活动筋骨。

他这人本来就是莽得不行,宅着比耐性不是他的风格。

所以,听沈抚台终于打算主动采取一些行动,黄得功立刻再次兴奋了起来,连忙请命:“沈抚台,您有计划就赶紧下令吧!”

沈树人也是不由好笑:“你都不知道我准备去打哪呢。”

黄得功也不含糊:“反正只要您发话,我就干!您让打哪就打哪!”

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他对沈树人的信任度潜移默化地升了好几个台阶。

沈树人对这种态度当然是很满意的,他知道自己终于成功收服对方了,也彻底摸清了其脾性、才干、用法。

黄得功应该是自己麾下最能打的将领了,勇猛果敢也过于刘国能。

相比之下,刘国能在军事层面的优势,只是更加刚毅、舍得付出代价,执行力也更坚决——说白了,黄得功是“兄弟们跟我上”,刘国能更倾向于“兄弟们给我上”。

可能是出身流贼的关系,见惯了生死,刀头舐血多少老哥们儿都死光了,让刘国能更不吝惜士卒部下的性命,沈树人给他一个命令,他会不计代价去做到。

黄得功则爱惜士卒,身先士卒,遇到绝对逆境时,不一定敢拿全军赌。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都是史书留名的将才。尤其黄得功在明末就算排不进第一梯队,至少是第二梯队里的顶尖了。

沈树人花了三年发展至今,他自己手下培养起来的武将,除了郑成功之外,其他人的纯军事才能都不如黄、刘二人。

比如沈树人一手提拔上来的左子雄,原本只是千户的水平,虽然个人武艺确实绝伦,不在黄得功之下,统兵执行力也还行,但大局观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上,比这两人就差了一大截。

说白了,沈树人麾下原先众将,除了郑成功,没一个有独镇一省、稳如泰山的才干。如今沈树人地盘还只是在湖广,他可以亲自坐镇中枢,手下人执行他的战略决策就行。

未来如果势力地跨数省,甚至要面对和大明朝廷中枢之间的争权夺利,那就必须有几个这样的名将、肯彻底死心塌地为他效力了。

就好比历史上刘备入了川,那也得留一个关羽独当一面,镇守荆州。

南方半壁江山,自古因为天然地理环境,注定要分成益、荆、扬三大区片,明朝更要加上岭南的两广,

所以沈树人真想为天下计,哪怕在南方半壁,他也必须有三位绝对可以信任、绝对效忠于他的督抚,外加三位省级守将,否则就算他将来控制了皇帝,也有被人清君侧的风险。

原先沈树人还没做到一省巡抚之前,这些问题考虑起来有些太遥远了,就算想考虑,也没这个实力,太僭越。

可如今他已经正式当上湖广巡抚一两个月了,也开始为更广阔的舞台布局,这些人才发掘笼络的工作,也就必须提上日程。

这次打李自成,沈树人从头到尾没想过彻底把李自成打趴,他也没这个实力。

关键是能一仗打出数年太平,立下威风让李自成惧怕他,未来不敢轻易南下,也就够了。

相比于军事上的胜利,对沈树人而言,更重要的就是通过打李自成,彻底凝聚刘国能和黄得功,让他们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地佩服自己。

最好能让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超过对大明的忠诚度。

为了这个目的,无论如何慢工细活,都是不为过的。

……

既然很清楚自己内心对李自成作战的总体纲领,沈树人当然知道后续的仗哪些能打哪些不能打,要追求什么样的具体目标。

凡是有利于立威、攻心、后续威慑李自成的事情,都要果断去做。

而凡是直接制造杀伤、纯粹减损李自成兵力、还会导致自身也被大量消耗的事情,那就要尽量少做,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

否则李自成万一真被打烂了,还指望谁去缠住崇祯、顺便干掉北京城里那群无耻京官呢。

有了明确的行动目标和纲领后,沈树人水到渠成地宣布了自己的计划:

“闯贼势大,就算他如今跟我们耗不起了,要与之决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目标依然是迫使其在今年冬天之前,暂时放弃围困开封,给开封一个喘息之机。

你刚才也说了,已经打探到闯军放弃了继续攻城,还有粮食不济,分兵出去就粮。虽然具体去哪儿就粮,你没探查到,可随便想想,我也能猜出大致方向——

闯贼自西而来,西边已经被吃干抹净赤地数百里,洛阳更是残破至极,再往潼关方向更有孙传庭。

北边的怀庆府、卫辉府,夏秋之交的时候刚刚被李自成屠过劫掠过,现在人口估计也是数不存一,要不是当初靠着抢光怀庆、卫辉的粮食,说不定这个秋天李自成都撑不过,没法保持围困开封。

而西南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