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当今皇上好,可这天下没那么简单(2 / 2)
来。
太子不由得看了他一眼,问道“怎么就搭上我的前程了?陛下都因此知道我了,我还没前程吗?”
“东翁此言差矣!”
“且不说,陛下日理万机,很容易忘记您,就算记住了您,把您升了上去,但天下乡宦已经知道您是靠什么得到陛下青睐的,所以,等您升到另一地方时,等着您的,会是地方官僚与乡宦更加不配合,乃至更加为难您,甚至在您来时,就全部辞官乃至全部迁走,而行以退为进之策!”
“让您一来该地做官,该地就税收大减、人口大减,到最后考评极差,就算您是简在帝心,陛下也不可能明着照顾一个考成极差的官员!”
“当然,陛下更不可能因为这事就让东翁直接担任执政公卿,如此更令天下人不服,反损陛下自己的威信。”
说完。
张蕴生就无可奈何地瞅了太子一眼。
太子则继续说道“但我呈递的是密告,他们也不一定会知道吧。”
“东翁带了多少人来休宁,这些人每日做什么事,他们早派人埋伏在四周盯上了,只要东翁派人去投密告,他们肯定能想办法探知到内容的。”
“就算他们探知不到,不知道这密告是锦衣卫上报的,还是东厂上报的,还是哪个忠心的乡宦老臣自己看不下去上报,还是东翁您上报的,只要陛下下旨要查休宁县,要在休宁县砍一些贪官污吏的脑袋,那他们自会疑邻盗斧,认为这是东翁干的!”
“届时,东翁依旧得不到一句好评,依旧会被官僚乡宦们视为敌人了。”
张蕴生说道。
太子颇为沮丧地坐在了椅子上“连告都不能告,这么说,本县只能当他们豪绅的一条狗吗?!”
“东翁如果不想当,可以在他们需要东翁的时候,直接选择不问不管,但那样也会得一个庸碌之名。”
“但东翁如果还想进步,最好的方式,不是向陛下表忠心,更不是向哪位高高在上的公卿求助,而是应该去向本地乡宦们示好!”
“这样,他们才能配合东翁,愿意为东翁发展本县实业投钱投地,乃至让自家子弟中有能力者为东翁做事,且利用自己的关系为东翁奔走,这样就算东翁虚造了政绩,把新增的人口和粮食填多了不少,上司也会认的,而不会认真追查。”
张蕴生说道。
太子点头“和光同尘是吧?”
张蕴生拱手道“东翁明睿!”
“今天就这样吧。”
“我累了。”
太子说着就回了自己的房间,而看着眼前的一副休宁地图发愣了半天。
最后,太子无可奈何地拿起本县乡宦名册,又看了起来,且在看时,就不禁喃喃念道
“汪氏,现有三名进士,两人致仕,一人在朝为官,举人五名,与新安卫指挥使胡氏一族结亲……”
“还真是显赫!”
……
“老爷!”
“我们的人回来报说,今晚有个叫罗南的闲汉被叫去了县衙!”
休宁士族,汪家。
家奴来顺则在这天晚上疾步来了乡宦汪焕这里,禀报了一句。
汪焕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如今已经以南京户部右侍郎的官致仕还乡。
而汪焕在听来顺说后,就拧起了眉头。
“见一个庶民,一个庶民闲汉有什么好见的?”
接着。
他就对做过贵州按察使的汪大宾道“这位知县,颇有大志!”
汪大宾点了点头“不然不会招一闲汉问话。”
“年轻人,有一腔抱负也很正常,只是,但愿他有贵人提点过他,或者他请的幕僚能够让他更清醒一些,不然恐又在官场上走不长远咯。”
汪焕说着就摇了摇头。
汪大宾跟着附和道“是啊,但他请的那位师爷年纪不小,当朝沈阁老做应天抚时,此人就做过沈阁老幕僚,颇有资历,能花大价钱请这样幕僚的,定不简单!”
“虽说,来了这地方,是条龙也得盘着,是条虎也得卧着,但他若真是一位来头不小还懂事的,自是好事。”
“据我所知,邻县婺源县的上任知县就明显来头不小!”
“不然,他在婺源办不了蒸汽机的加工厂,让婺源的乡宦都分了不少利,然后风水之争也解决了,今年大比,婺源就竟出了两个进士!”
汪焕继续说了起来。
汪大宾点了点头“正是呢,但愿我们这位知县也是为来头不小的,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产业。”
……
而太子这里在看了乡宦名册后,倒是没有想着给这些乡宦巨族带来什么新的投资机会,只依旧在沉思,自己该如何解决地方人口、田地以及产业规模虚报瞒报的问题,且不由得叹道
“自己若不来任这知县,还真不知道地方上会这么复杂,可是自己该怎么做呢,父皇会帮我吗?”
“殿下!”
“沈阁老有本书要送给殿下。”
这时,外面传来了孙忠和的声音。(本章完)
inf。in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