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倾斜装甲!(2 / 4)

加入书签

主控室内,杨志、工务科同志、安全部门同志、以及警卫员吕俊羽等人,心中万分紧张,一双双眼眸凝视正在执笔书写的余华,知道最终结果即将揭晓。

两分钟过后,余华停笔,拿起记载二十四小时钢铁产量数据的报告,面朝杨志等人,脸上浮现一抹淡淡的微笑。

“氧气顶吹转炉项目工程试生产数据如下:二十四小时钢铁实际产量94.65吨,平均单炉产量2.01吨,每小时产量3.94吨,与设计产量之比为98.5%,冶炼钢种五类,包含中碳钢、高碳钢、铬镍钼合金不锈钢、硅锰弹簧钢、硅钢,实际日产量和钢种类型均达到试生产指标要求,人员操作零失误,允许通过验收,进入工业生产阶段。”

“各位,属于我们中华的钢铁时代来了。”

试生产最终结果公布,从这一刻起,钢铁冶金领域步入新的时代,身处工业荒漠的根据地超越全世界,一举迈入氧气炼钢时代。

这是……独属于中华的钢铁时代。

时间定格,历史定格。

轰!

须臾之间,厂房内经过短暂震撼过后,顿时陷入轰动之中,所有人热泪盈眶,万分激动,发出欢呼声宣泄内心的情绪。

做到了!

向来遭受各国歧视和羞辱的他们做到了!

什么是工业荒漠?

整个中华就是地球上的工业荒漠,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体系,不仅无法生产各种机器设备,甚至连钢铁都做不到十万吨年产量。

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钢铁年产量区区四万吨,这就是彻彻底底的工业荒漠!

中华人,一直被别人瞧不起,被西方人视为永远戴着鞭子的东亚病夫!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从这一刻开始不一样了,他们经过不懈努力和付出,成功掌握了划时代的钢铁冶金技术。

如果说曼哈顿计划孕育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瘦子’,令原子核物理学至此分成两节,那么,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重要性,就等同于冶金领域的‘瘦子’。

钢铁冶金界的历史,就此分成两节。

1937年8月4日上午11:05分,氧气顶吹转炉试生产成功,这项划时代冶金技术由试验性质迈向工业生产。

一项人类尖端冶金技术,悄无声息诞生了。

整个消息犹如飓风般席卷厂房,而后瞬间传遍三岔湾,一千余名奋战数十个日日夜夜的红一师指战员兴奋无比,隶属于军工局的工人们激动程度还要强上三分。

他们高兴,他们激动,他们落泪。

没有人比这些军工人更明白氧吹炉技术的意义。

万世基业,今日成矣!

“半年时光,当初构思的想法终于成功了,有了这项屠龙术,相信组织会比原来历史上要好过的多,现在距离开学大概还有三个月,接下来把电渣重熔和105毫米榴弹炮搞定。”余华望着厂房内一众工人战士欢呼激动的画面,脸上浮现舒心笑容,脑海默默想着。

试生产通过意味着氧吹炉技术真正意义上研发成功,但这还不够,如果要研发105毫米榴弹炮,电渣重熔技术这项前置科技必须点亮。

幸好,无论是105毫米榴弹炮,还是电渣重熔技术,当初余华全都仔细了解过。

没办法,前者是历史上第一款具备360°射角的105毫米榴弹炮,后者则是大名鼎鼎的三大高级冶金工艺。

身为骨灰级军迷,如果不了解这些军事科技,好意思自封骨灰级头衔?

空分设备为氧吹炉奠定供氧基础,氧吹炉为电渣重熔奠定优质原料供应基础,电渣重熔则为大口径火炮炮钢奠定材料基础,技术领域的发展便是如此,一环扣一环,少了谁都不行,更不可能好高骛远,张嘴就来弯道超车。

有些路,没有弯道。

“杨团长,给总部发电报喜。”余华目光看向身侧情绪激动的杨志,微笑道。

“是,总工程师!”杨志闻言,立马反应过来,连忙转身离去。

“陶同志,试生产通过,我要马上返回延城处理工作,榆林钢铁厂交给你了。”

待杨志离去,余华目光转而看向旁边最新上任的榆林钢铁厂负责人陶明达,正声道:“钢铁生产不是小事,你接手之后前期暂不着急提高产量,该主抓质量,一是运力不够和配套设施不达标,二来氧气炼钢对组织来说太过先进和高端,急于追求产量容易出问题,应当熟悉氧气吹炼工艺,掌握要领,积累丰富的炼钢经验,再追求产量。”

“关于炼钢生产过程,必须严格要求工人遵守《氧气吹炼生产管理条例》,质量放在第一位。”

质量第一!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氧吹炉虽然成功了,但这不代表军工局就能玩得转,站在现实角度出发,像这种尖端冶金工艺设备,没有个一年功夫很难吃透。

如果急于追求产量,很容易出现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