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音律之地?老朽知道一个地方!(1 / 3)

加入书签

皖县向东处,大道就一条,可以延伸到舒县。

再东处,便可接近关口,数道关口之后,便可出境到淮南郡内。

而边境的关口,放进来很多流民,徐臻探出去一个下午。

在夕阳时看到了饿殍遍地的边境村落,立刻让许褚先行带人向皖县走。

他和赵云则是在此稍稍歇息,和流民之中相聚。

此时两人各自用水袋喝了一口水。

赵云沉声感慨,“君侯,这些流民大多是自淮南逃出,庐江尚且逃进这么多人,淮南只怕更是惨状遍地。”

说到这,他脸上忽而现忧虑之色,颇为担忧的看向徐臻,道:“君侯,这么多人,若是我们一直收纳,很可能会让军粮不够。”

徐臻放下了水袋,脸色稍稍有所缓和,面貌也逐渐红润了许多,对赵云笑道:“此时收纳流民,实际上便已经是在与袁术交战了。”

“为何?”

赵云颇为呆愣,他暂且还没明白个中意思。

徐臻接着道:“袁术以篡汉之名自立,却无法顾及百姓,让他们流离失所。”

“而我们举的是大汉天子之旗,收拢流民,凝聚的是天下民心,有这些民心在,仁义之民此消彼长,袁术将会更加失势。”

“他的淮南一部,无论百姓还是兵卒,都会更加怨声载道。”

“早在去年年关未过之时,我就已经派遣了暗探到淮南,放出流言,以曹氏内戒令,律己之风,曹氏军队仁德爱民之行为传言,在他境内流传。”

“可子龙你可知晓,此计虽名叫流言,但我所说皆是真实之语,断没有半点谎言,天下汉人莫不是看在眼里。”

赵云默然点头,此言不错,真正看在眼里的方才会让百姓更加感动,而淮南百姓知道曹氏之下的官吏如此风气。

曹氏军队仁德爱民,再对比袁术如此横征暴敛,不顾名声,自然内部军心低迷,等贼寇兵马作战失利之后,内患就会滋生,到时结局如何,就未可知了。

没想到,君侯居然在数月之前,就已经有所安排。

“明白了,君侯,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要收纳流民,真诚笃定去奉行此事。”

赵云抱了抱拳,心中对于收民心一事,多了更深的理解。

徐臻微微点头,当即拉了战马到一侧去,找了一块比较干净圆润的石头,蹲在了上面。

和赵云笑了笑道:“等许褚回来,然后去水路查探。”

“查探的时候,顺便看看有没有某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隐士隐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南方水乡这等地方,隐士喜好音律,譬如竹林,会有美妙之声传出。”

“哈哈!”赵云此时眼中又有异色,这位君侯可太有意思了,如此劳累疲惫的军务之余,闲情雅致却一点不少。

又或者,他的心思是在想招揽当地隐士出山,可让他们来安定各地流民的民心。

各地之政,因地制宜。

当然是当地谋士更为了解,北方之政到了庐江来不一定真的可以实行,譬如屯田之策因为土质缘由,或许效果截然不同。

“好!”赵云郑重点头,“愿凭君侯驱策。”

……

晚上,徐臻回营地。

不过可惜的是并没有找到隐士居住之地,回到营中只是稍稍安歇了片刻,晚上吃完饭后,准备去操练士兵。

此时在庐江之内,因开仓放粮,百姓对曹氏的民心依附更甚,口碑与名望皆是不断上涨。

是以募兵之事也颇为轻松,一呼百应。

“百姓知晓袁术之恶,就更感激我们之仁,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话必是真理,”徐臻和曹昂等文武走在营地的道路上。

曹昂连忙点头,加快脚步紧跟在徐臻身侧,但却也有些跟不上大步如风的兄长。

“兄长,不如休息片刻吧,此事交由典韦去便是。”

“典韦、仲康等将军都可练兵。”

“不行,”徐臻想了想,兵甲和马镫、还有蒲风等人的冶铁锻铁都是自己亲自监督,只有诸葛亮有一半的命令权,不可随便教给他人。

“事必躬亲,不可缺少,不能交由他人去做。”

此时贾诩深深地看了徐臻的背影一眼,眼睛微微一眯,稍稍赶步上前对曹昂道:“大公子,他们还有别的职责,如今能跟随君侯一同行事的唯有子龙。”

“但,子龙刚刚入营,不一定能得麾下将士敬佩,所以还需君侯先行再带。”

“大公子不必担心,最忙碌不过这一两日,等防备路线确定,兵马到达关口,营地探哨布下,君侯自然可休息。”

“好,好……”曹昂此时稍稍安心,对徐臻道:“伯文兄长,若是觉得身体有所不适,一定不要硬撑,虽要建功,但却不可让兄长如此劳累,若是病了该当如何!”

徐臻顿住脚步,微微欠身道:“多谢子脩关心,不过我并不累。”

“兄长辛苦了。”曹昂深鞠一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