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龟驮三山,佛道同坐(2 / 2)

加入书签

男子的附近。

与此同时,远在南海之外的一片广袤海域中,一头巨大的海龟,背驮三山,遨游于茫茫天地之间。

那三山顶部,烟云缭绕,时有佛光满空,说不出的神圣祥和。

三座大山,两矮一高,静静耸立于玄黑色的龟背,不知已立几千几万年。

而在中间那座最高的山巅之上,一位须发皆白,身形枯槁的老僧自一座竹亭中缓缓睁开双眸。瞳孔浑浊,晦暗不明。

竹亭之外便是深渊,烟云滚滚,亦不知几千几万丈。而更远处,便是那海天一线的磅礴景象。

一轮红日,正缓缓升腾。天,快要大亮了。

“方丈大师入定参禅一夜之久,可是看到了什么?”

老僧一睁眼,坐于另一块蒲团的年轻道人随之收回远眺云海的目光,开口询问。

这位道人面色极为白皙,五官模样更是绝美异常。若画上妆容,怕是要比那女子更为艳丽。

只是道人略有些不修边幅之意,脸上并无半点粉饰。头顶也只有一根黄玉簪子,青丝盘作道髻,就连身上的道袍亦是简简单单的灰白之色。

老僧闻言,眺望了一眼日出海面的景象,目光祥和,面带笑容。

只见他缓慢低下头,右手五指轻轻点在一个金色钵盂之上,里头的半钵盂水立即如烧开般沸腾起来。

那道人见了,神色肃然,开始认真的盯着钵盂看。虽是方寸之间,可在他眼中,无异于看到了一座大千世界。

其中风起云涌,花谢花开,光怪陆离,冬去秋来,变幻莫测……

道人看了许久,直到那沸腾的水面逐渐平息,无数水珠如雨点般沉下水底。一时间,五光十色,仿佛是有无数个世界自一处落向另一处,自高天坠向大地。

道人抬起头,神色有些复杂。老僧不语,就笑呵呵的望着他。

“世间造化,从来都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啊!可这般逆天行事,即便以方丈修为,亦难做成吧?如此说来,那三人,恐怕远比贫道想象得还要不同寻常。”

“教主已有通天修为,切不可妄自菲薄。过去之人也好,来世之人也罢,皆在大千世界当中。脱不得日出月落,尚有生老病死,亦难逃因果业障,无甚惊奇。我佛门有竖三世佛之说,过去、现在、未来,前世、今生、来世。天地永恒,佛法不息。佛陀曾说,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王下成无上等正觉。我以右胁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老僧突然说起了佛法,形容枯槁,声音亦是干涩沙哑。只是随着佛法渐远渐深,亭子四周的竹海开始以无比整齐的速度摇晃了起来。并有一朵朵莲花,自绿竹枝头绽放,檀香四溢,难辨真假。

道人盘坐蒲团,于一旁静静聆听,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时而欢喜,时而困惑。老僧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突然停止了讲经说法,道了声“只是。”

“只是?”道人不解,便询问何意。

老僧笑了笑,挥出大袖没过钵盂,一时间,地上空空如也。

“只是世人大多愚昧,不知佛,亦不知道。空有一身皮囊,难逃轮回之苦。”

道人似有所悟:“先前听方丈所言,是要将那三人装入这钵盂之中,借此观道,以参悟大乘佛法。方丈既已插手此事,又为何助那东胜神洲的武人,破开混觉神府,强行带走那一人一魂魄?”

道人指了指老僧座前的地面,这才发现钵盂已经消失了,不禁摇头苦笑两声。转头望去,一轮红日高悬青天,只是于广袤的海面上空,显得便有些渺小了。

“个人有个人的劫数,天地有天地的劫数,那么世道,自然也有世道的劫数。大神通者,当观过去未来,当度现世众生。了缘所做,意在南赡部洲之当下,功在南赡部洲之千秋。如有大劫,教主可与方寸山共进退。”

老僧说得晦涩,并没有直接点破什么。但修为如道人这般境界,自然能明白言下之意,顿时目光微变,脸上露出一抹凝重。只见他掐指推演了片刻,正欲询问些什么。这时候,一个小沙弥快步跑到了竹亭之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