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答辩3(1 / 2)
答辩是下午开始,原本应该在早上的,但袁教授昨天刚下飞机,年纪大了需要多休息倒时差。
沈青易等几个导师商量之后,一致决定让袁教授多休息会儿。
这才将答辩时间改到了下午。
一行来的答辩评审专家,一共十人,包括三个外省专家和七个本院的专家。
因着硕士和博士一起答辩,索性将两拨专家混着搭配了。
硕士和博士答辩,所需要的评审专家要求不一样。
硕士只需要五个副教授以上职称,且答辩委员会组长必须为教授职称,组成专家团,进行评审即可。
博士则需要七个专家,且必须有三个为外省专家才行。
之所以答辩的学生每人要掏那么多钱,大头都是给专家们的劳务费。
尤其是几个外省专家,不但要给劳务,还要食宿全包,条件好的导师还会带着他们去本地的旅游景点玩一玩。
这次凑到十人之多评审团,是因为除了外省三位专家,其余七个导师的学生都是这次参加答辩的学生。
当然,在某位导师的学生进行答辩时,导师是不算在答辩专家委员会之列的。
由其余老师进行评审。
答辩决议的票是研究生办公室特制的,每个专家一张,如果同意,则会在意见栏画圈,不同意则会画叉。
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画叉,毕竟导师们都是自己联系的,互相之间都有帮忙的性质。
答辩专家能请到什么级别的专家来,一看科室内的专家情况,二看科室主任的能力和人脉,能请到什么样的外省专家。
袁教授自不必多说。
他能在国内外两所大学同时担任教授并招生,有此殊荣的,整个东江大学屈指可数。
三位外省专家虽然是科室主任请来的,但也有看袁教授面子的成分。
袁教授马上到退休的年纪,任淮波极有可能是他的关门弟子。
任淮波这也是头一次见到导师真人,之前面试时,是别人帮忙代面的,袁教授远程连线,坐镇指挥。
因着袁教授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很少回国,任淮波要读博,只能多多仰仗他的小导师褚霞。
袁教授估计能给的指导不多,褚霞作为年轻老师,头一次带学生,肯定跃跃欲试。
就拿她把任淮波安排在自己办公室来看,褚霞肯定有意培养任淮波。
除池周序和汤嘉慧外,其余学生都是楼上的,他们人多,安排都得听他们的,池周序和汤嘉慧被安排在了前两个。
一般来说,排在越前面,越不利于答辩。
因为刚开始,不管是学生还是专家们,精神头都比较旺盛,PPT汇报过程可能没什么影响,但之后的提问环节,就不好应对了。
这也是答辩专家进行评审的最关键环节,几乎没有之一。
硕士在这个环节有十分钟的提问时间,博士是二十分钟。
池周序知道汤嘉慧胆子小,爱紧张,看不得女朋友受委屈,他便排在第一个上场。
局势也果如周沫所料,头一个终归要承受的质疑声要多一些。
不过她也不会过多担心,池周序的答辩PPT在科室里预演过,沈青易和她都挨着逐字逐句改的,连错别字都不能有。
池周序性格阳光,长相帅气,从外在来看,本身就具有一定优势。
他的汇报全程都很从容,语速也不快,不卡壳,讲完PPT后,台下一阵掌声。
算是开了个好头。
负责主持的是社会医学与医学信息学教研室的陶主任。
“各位专家,大家发表一下意见吧。”陶主任扶了下眼镜,转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袁教授身上。
“我先来吧,”坐在首位的袁教授看着投影幕布,“你把PPT翻到introdu的部分。”
池周序照做。
袁教授说:“你这几张图做的不错,层层递进,逻辑关系非常缜密,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你这个吸烟的影响,引用的是哪篇文献?是Richard的哪篇么?”
这个细节问题,池周序真没注意,他也没掩饰什么,落落大方道:“抱歉袁教授,没太记住,我看看我的文章。”
他翻了自己的论文后的参考文献,回答说:“我引用的是另一篇。”
袁教授:“谁的?作者叫啥名?”
池周序:“应该是国内的作者,叫Luwei。”
袁教授:“你回去换一下,Richard那篇比较经典,样本量也足,而且实验设计非常巧妙,建议你看看那篇文章的构思,多中心、盲法,分层抽样的方法也特别精妙。”
池周序:“好的,谢谢袁教授,我一定去看。”
随后,袁教授又针对池周序结果中几个感兴趣的阳性结果问了一番。
总体上探讨居多,兼有指导,也没刻意为难,答辩氛围还算比较轻松。
不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