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标杆(1 / 2)
缅甸宣慰使吴敏亲自来到了码头上欢迎环球舰队的到来,缅甸各界有近千人参加了这次的欢迎行动,这也展现出了缅甸宣慰司的群众动员和组织能力都是很强。
跟大多数大明的官员一样,吴敏穿着正装,只不过缅甸的天气比较炎热,他并没有穿正装外套,而是穿了一件衬衫,很有意思的是,这件衬衫带有一定的缅甸民族风格,有点花花绿绿的。
看得出来,吴敏在缅甸是极受爱戴的。
白明修走下来,同吴敏握手,吴敏道:“欢迎您,王司令。”
“宣慰使,我这次来还带着皇帝陛下的口信,他让我感谢您对大明的贡献。”白明修自己给自己捎了个话。
吴敏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摇了摇头说道:“唯恐做的还不够,怎么敢居功呢。”
这个白明修也听说过,这位宣慰使工作起来是非常努力的,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都一直在工作,甚至连个人问题都没有解决。缅甸上流无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出色的宣慰使,而且还有女人经常献殷勤,只不过吴敏都是石头一样,不解风情。
他会经常地出现在街头、农田、工厂或者码头,视察建设的进度,他会亲自询问缅甸的劳工和农民们,关心人民疾苦,也正是如此,吴敏在缅甸的风评是极高的,甚至上座部佛教的人士还在传谣,声称吴敏是西天的一尊真佛,降临在这世间。
整个欢迎的仪式非常简短,吴敏也没有发表什么讲话,只是安排了一个简单地献花献礼的活动,然后便是码头上的工人们开始协助将船舶上的一些货物直接卸下来。一些舰队中的人员下船来感受这座大明印度洋沿岸的最大城市的魅力。
吴敏倒是很快带着白明修、梁海晟和于成龙来到了他的官邸,相商大事。
“……我们宣慰司其实有非常多的货物是可以出售到印度乃至欧洲的,以往我们都是借助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来做这个贸易,我们缅甸这边的商船主要还是走印度这条航线的,利润的大头都被欧洲人赚走了,所以希望这次咱们大明自己的商船,能够帮助我们开拓一下欧洲的市场。”吴敏很明显地希望为自己治理的地区谋一些好处。
商务代表于成龙道:“宣慰使,这要看我们有多少舱位能够让出来,整个航行的货物和周转计算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很多从本土来的商人是亲自带着大量自己的商货去到欧洲开拓市场的,我们也一时不会有那么多的舱位。”
吴敏显然不准备放弃:“本土的商品在缅甸也有很大的需求,不如直接在缅甸转卖掉一批能在缅甸就可以消化掉的商品,以低价值、大体积的商品为主,然后装上一批利润率更高的缅甸商品,这样对环球舰队的利润是有好处的吧。”
在吴敏的发展下,缅甸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大明是不会拒绝自己的殖民地也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发展的。以缅甸而言,其造船业就发展得非常好,制造了大量的商船。由于缅甸是大明重要的稻米产地,所以缅甸现在还注重发展自己的化工产业,生产了大量的化肥。缅甸也兴建起了一批初级的钢铁、机械和煤矿等企业,不过规模还都比较小,主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主。
其实哪怕是大明本土各省的工业,发展起来也都是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的,能用来贸易的产能,都是一些零头,或者说是边角料。
吴敏自行介绍道:“我们缅甸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条件,大明本土的技术能够转移过来,我们还有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有着非常好的港口条件。接下来如果印度能够开发为市场的话,我们缅甸这边可以为印度提供大量的工业品。”
于成龙皱了皱眉头,说道:“宣慰使,你这是想要跟本土抢市场啊。”
“没有什么抢市场一说,缅甸宣慰司也是大明之土,这里居住的也都是大明的子民。本土拥有比缅甸更好的发展资源和规模效应,缅甸能够做的就是锐意进取。缅甸统共不过二三百万的人口,发展的上限是看得很清楚的,基本上我们再搞10-15年,就差不多到头了,就算是全部都是工业人口,都不够本土的一个零头,谈不上跟本土抢市场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让缅甸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发展水平,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必然会使得缅甸变成各宣慰司经济发展的标杆,更补充大明的国民经济。”
白明修道:“现在缅甸就已经是我国宣慰司里的一个榜样了,而宣慰使你在缅甸民众中的声望已经很高了。”
吴敏道:“缅甸只不过是在大明的统治之下,获得了从前没有的政治稳定,加上百姓们有了相对公平的分配模式,以及仅仅是萌芽的发展,就已经非常好了。如果我们能让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变成沃野千里,能好好开发缅甸的一些大矿藏,建立起一些优质的工业产业,那么缅甸将会稳定的成为大明的正资产。”
于成龙本心里是对宣慰司没有什么特别态度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吴敏的讲法很有说服力,他道:“一次环球航行又不是常态,不会给缅甸带来什么巨大的改变的。不过我会尽可能为缅甸的商品多腾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