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朔日朝会(1 / 2)

加入书签

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

今上不设常朝,于是这般晓色朦胧中百官候禁的场景仅只每月初一、十五朔望朝会才见,而每逢这两日,在京九品以上职官,包括王公勋贵尽皆要于宣政殿朝见,是以各大市坊钟鼓解禁之前,坊门内已经列好长队。

就连柳均宜这类闲职官员,也避不过朔望朝会,一月两日,只要没有告病,必须四更即起穿戴朝服出门。

对于显望贵族,宅第离皇城不远,自然会先用朝食后再出发,可不少低阶寒门官员,在长安居大不易的无奈下,住地距离大明宫隔着大半城池,当然更是要早早起床,往往不及在家安座用膳,而是在街边道旁买块胡饼充饥。

不过当柳少卿踏鞍出坊,眼见京道上居然有个御史坐于马背大口啃咽胡饼时,瞪目结舌之余,难免摇头暗叹世风日下、礼律崩坏。

就算是在任人唯亲的肃宗一朝,官员们也不敢如此放诞,均宜尚还记得当年国子监中,听教授说起一件旧事,便是某回朝会,郑国公因为起得晚了,不及用膳,只好趁着途中骑马之时顺便填饥,却被一御史看在眼中,当天就参了郑国公一本触律失仪,纵然肃宗对郑国公颇为信重,在御史们群起而攻的势态下,也只好下令罚停年俸,偏偏郑国公不服,在朝会上斥骂了御史两句,结果御史们险些没揪着这点辫子弹劾得夺爵,就算肃宗拍着御案发火,最后也不得不免了郑国公职差,让其闭门思过。

如今可好,肃察风纪监督百官的堂堂御史,竟然自己在马背上抱着胡饼啃得满嘴流油。

“可知来历?”与柳少卿一同上朝的两个兄长,源平郡公当人面前,装作疏远模样,一乘与兄弟两落下老远,而柳拾遗则与均宜并肩骑行,他留意见柳少卿微妙的脸色,跟着也发现了青袍官员的失仪之行,但显然柳拾遗并不识得此人,故而问询。

“是名御史,来历我亦不知,之所以认得,盖因有回酒肆遇见,听人称呼为胡御史,不过上回还见其道貌岸然,隔桌听了满耳圣贤教诲,今日却见此人视礼仪为空文,上朝途中据于马上大嚼饼食,实在叹为观止。”柳少卿压低了声音却不无嘲讽。

这位胡御史既然着青色官服,显然品级在七品之下,信宜兄弟皆觉陌生,应当并非京都显望子弟,然而却胆敢公然失仪,若非背靠泰山,那么只有不知朝仪这条解释了,可负责纠察百官的御史竟连朝仪都不甚了了,也是一桩荒谬可笑的奇闻。

但只不过,让柳少卿叹为观止的事情还在后头!

待到天光放亮,经过验明正身列班入禁的文武百官终于在太和礼乐的伴奏中按品阶高低井然有序跪坐宣政殿内,到天子升座,叩拜齐毕,遁例开始这每月两回有名无实的过场之后,柳少卿就成了摆设一樽,虽正襟端坐,然一如既往在昏昏欲睡中等待散朝。

闻得唱礼监那声拉得极长极缓的问询“可有要事奏上”后,柳少卿才长长吸气等待随后那句“散朝”响起再行叩拜,然而却被忽然一嗓子中断三载以来毫无例外的过场,以致柳少卿一时不防险些岔气——他几乎已经叩拜下去!

“微臣监察御史胡悦,有本弹劾尚书令包庇奸员,枉纵不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偌大的宣政殿全是吸气之声。

柳少卿身边的上官太常寺卿原本也在昏昏欲睡,被这变故险些惊得跌倒,不无狼狈的模样让柳少卿万分同情。

而这位胡悦,正是早先在马背上大嚼胡饼的“英雄豪杰”。

监察御史品微而权大,又自从英宗以来,许其朝会弹劾纠举特权,这本身并不奇怪,然则眼下无人不知御史台是被谢饶平掌控手中,居然跳出个卒子来弹劾领导,并且还是包庇奸员、枉纵不法这等激动人心的罪名,原本昏昏欲睡的朝臣们个个精神振奋,可又有些恍惚,面面相觑几疑自己是出现了幻听。

就连天子贺衍似乎也十分震惊,十余息未曾反应,还是在顾怀恩轻声提醒下,才下意识般颔首。

天子虽然早有预备今日这朝会不仅过场,却实在没有预料竟然会是如此开端。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青袍御史手持朝笏出列,从末端行至御阶下,那叫一个凛然风骨。

“臣,胡悦,察闻剑南道去岁遭遇洪涝,朝廷拨粮赈灾,并免赋役,以为安民,然今春蜀地又逢春旱,耽搁春种,以致灾情增重,故,剑南道下诸州刺史上奏朝廷再拨粮款,以救灾情,然则,汉州刺史刘渡不仅贪昧灾粮又兼包纵商贾哄抬物价,非但不免赋役,更甚横征暴敛,导致汉州灾民逼不得已逃亡,更生匪乱!然则,臣虽上本有一月之久,迟迟未得批复,十日前微臣再上奏本,仍无回音,故,臣怀疑尚书令瞒奏扣本,岂非包庇纵恶?”

尚书省职责之一便为劾御史举不当者,故御史若非朝会直谏,奏本当然要经尚书省阅准,倘若御史纠举者五品以下,又非大恶,甚至不需知禀天子,尚书令即能决断,然而胡悦这回弹劾的却是一州刺史,属地方要员,尚书令必须上报天子。

灾情严重再兼刺史不法,导致民乱失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