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钗在奁中18(1 / 4)

加入书签

雍正看了最后一封西北的密奏, 才说道:“怎么除了薛蟠这一封之外, 别人都说年羹尧每日食不下咽,夜不安寝。”

怡亲王手中摆弄的正是薛蟠的那一封折子,只见上面写着:“年将军的行辕奢侈靡费,每日花销不下两三万的银子”。

怡亲王说道:“皇上,你信他们谁?”

雍正皇帝说:“你又信谁。”

怡亲王说道:“别人我不敢说, 薛蟠这个人是我保举他去的,他是一个不会拐弯抹角的人,经常得罪人, 一直也没办过什么像样的差事,他这么不起眼, 我才派他去的, 他们家中巨富, 想来也不是一点银子就能收买得了的。”

雍正皇帝沉吟半晌,思考年羹尧领兵打仗的事儿,过了一会儿又想起怡亲王的话:“他们家中巨富?连你也这样说,看来还真挺有钱的,都是怎么得来的, 就靠内务府领着的一项差事?”

胤祥又何曾不知道雍正的忧心,现在西北的战事告急, 年羹尧又一日一个折子催军粮军饷, 国库都被他们掏空了, 各省也拿不出税负和钱粮直接运往西北大营, 一听说别人家巨富都要眼红, 古今中外,恐怕只有雍正当皇帝当到这个程度。

胤祥说道:“只一项内务府的采办,应该挣不了多少钱,我好像有些印象,他家领的那一项,也不是什么肥缺。”

雍正有些奇怪的说道:“那他那个直愣愣的傻小子,有什么办法守着巨富之才。”雍正倒是没想过那些钱是薛蟠挣回来的。

怡亲王说道:“皇上可能不记得了,他还有一个妹妹呢,这个女孩可不是个只知绣花的弱质女流,薛家的商业,遍布大江南北,只城里少说就有十来家店,而且听说各各的进项都不错。”

雍正皱着眉头说道:“是那个给你治腿疾的女孩子吧,我对她印象倒是挺深刻,不是一个让人见之即忘的人。”

他们满族人,从来对女子没有过多约束,后宫不得干政,也是在圣祖康熙爷时才提出来的,若是之前女人都不能干政,没有孝庄皇太后的稳定大局,清朝统治能走过几代还不一定呢。

皇室或者是大户人家的满族的格格,弓马骑射样样都要学,而且从不裹小脚,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些都是些汉人束缚女子的规矩。所以两人说起薛宝钗时,也不觉得她这种做法多惊世骇俗,女孩争气就与男孩儿一样。

雍正说道:“对了,这些天我又见你咳嗽,也许是最近太累,别是旧疾又犯了,还是找个太医来看看吧。”胤祥说道:“太医什么时候治好过我的病?让他们看也没用。”雍正又说道:“那就让薛蟠的妹子再去给你看看吧,我记着她好像叫宝钗?”

胤祥说道:“还是四哥的记性好,过了好几年你竟然还能记得,等我得了空闲就让福晋传她来看看。”

此时快到中秋了,宫中正预备各色月饼果品。雍正忽然对总管太监苏培盛说道:“让人去给那薛姑娘送几盒月饼。”

薛宝钗正和众人在逛园子,宫里的人到时贾老太太,薛夫人王夫人刘姥姥,宝玉,黛玉等人都在她的蘅芜苑中坐着,贾老太太还说她架子上的摆设太少,不像一个千金小姐的绣房,要给他添补东西呢。

有跟着贾政办事的小厮匆忙进来回话,王熙凤一看就知道是有大事,不然老爷从来不会拍他的小厮直接进园子中,而是应该先找个丫鬟和婆子传话。

王熙凤嘱咐了一句道:“无论有什么事儿都慢慢说,别惊着了老太太。”那小厮应是之后进得屋来,拜过了老太太等人,说道:“来了一位宫里的公公,给薛姑娘送中秋节礼。说话就要到了,另外有人引着那位内相,老爷让我先进来传个话。”

贾老太太以及王夫人等人还在奇怪呢,中秋节就要到了,宫中往外送节礼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儿,不过娘娘送的节礼,怎么会指名指给薛姑娘送呢?但是没有时间多问,门口已经有人打了帘子,一个身穿绸缎带刺绣太监服的太监被引了进来,贾母活了这么大岁数,也算见多识广,知道穿着这样鲜艳颜色的乃是在御前行走,并不是娘娘跟前的太监。连忙站起来,老太太站起来,别人自然也不敢坐着,全都站了起来。那太监进屋之后,先给老太太行礼。贾母说道:“敢问这位内相有何吩咐?”

那太监连连说道:“不敢不敢,咱家是奉圣命,给薛家姑娘送几盒月饼。”

薛宝钗那时听到提到她,就已经先站了起来,这时向前一步,那太监也眼尖就知道是她了,身后跟着的小太监捧着六个礼盒,薛宝钗刚欲谢恩,那太监就说:“皇上说免礼,不必拘束。”宝钗只得亲手接过。

随后贾政已经命人依旧引着几个内侍出园子去,在府中招待这几个宫中来人去喝茶歇脚。

园子里边儿炸开了锅了,等那内侍一走,大家都照着宝钗围上来,要看她手中的月饼,翡翠连忙接了过去,放到桌子上。小一辈儿的只顾看热闹,年长一些的,诸如薛夫人,王夫人以及贾府的老太太等人则在思量,为什么这当口,皇上竟然给薛宝钗赐下几盒月饼,她又是从哪儿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