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陆记学府(1 / 3)
陆记学堂让百老头给整了个“开门红”。
不管是大河村村民,还是在陆记做工的, 听说这百老头把自家的“百狗剩儿”给送到学堂里面认字去了……
哇靠, 这还得了!
整整一天, 陆祁浩和杨小木就没消停过, 饭庄的服务员,酒庄的佃工, 大河村的乡民, 一个个跟商量好一样的, 一窝蜂的涌上来了。
所以说, 古代人就是淳朴啊, 这些人也不知道是不知道陆记学堂不收费还是怎么着, 一个个都手捧着自己凑起来的银子,求着陆祁浩收下他们家的孩子。
还表示若是银子不够,就用工钱抵……
好些人都把孩子给带过来了,哪些孩子用眼巴巴的眼神瞅着陆祁浩……
陆祁浩……
这怎么接待得过来?
若是不接,这简直就是良心的煎熬啊。
罪恶……
好吧,陆祁浩最后被整的没办法, 干脆大手一挥, 让底下的人把只要在陆记上工的人, 家里只要有孩子的,四到十岁的,通通给统计了, 想来, 都来吧。
一下子, 本来就只有六七个学生的,增加到了三十来个!
当然,这批人仅仅是针对在陆记上工的佃工,外面的人想要进来通通不行,这也算是在陆记工作的“员工福利”吧。
至于那些人送来的学费,陆祁浩通通没有收,他真不缺那点小钱,还不如卖个好,说是福利就是福利,当然,为了把控,收的这部分学生也是签了长签约的佃工。
短期工,临时工是没有这个福利的。
古代就是这样啊,想着后世那些孩子们,还要靠家长哄着求着上学,并且还不好好听讲,而这个时代的孩子,是那么单纯,他们渴望知识的动力真的是后世哪些孩子们无法比拟的。
因为,那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玩意儿,不说满腹经纶,就是比普通人多认识几个字,那也是高高在上,光宗耀祖的事儿啊。
甚至改变命运,就算是帮人写个家书,有些村子里也找不出一个人来。
太贫乏了。
想到这些,陆祁浩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
同时,还能改变这些可能注定劳苦一生的孩子们命运,那种成就感....
无法形容。
联想到后世的教学制度,多有人诟病,觉得我们大.天,朝就是不如歪果仁。陆祁浩在此时才突然醍醐灌顶一般,为什么后世的教学适合大.天.朝的国情。
大.天.朝的学子们是从流水线上出来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很多人抨击那是高分低能,许多不想学习的人就用这种理由来自我安慰,其实,到了大魏朝,陆祁浩只想说一句:
狗屁!
不想学就不想学,说什么高分低能,你先拿到分在说吧,没有一定分量你连低能的资格都没有,至少要把义务教育好好的干过吧。
当然,是说大部分,事事无绝对,不排除有天才。
因为,正是填鸭式的教育,我们才能快速的培养一批能上工的人才上来,这是大时代的特殊产物,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就正如陆记学堂一样,难道要去挖掘每个孩子的特点,在针对他的特点来干嘛吗?
还不如填鸭式的教育,能快速的培养一批先可以用的人才上来。
而大魏朝传统的教育,就仿佛歪国人的那一套教育,注重精英教育,听起来很美,一对一的,学出来人都老了,还讲究的是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总之,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特么的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我们摒弃了的教育制度。
一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的,后世的教育是适合国情的,当然,在大魏,就是需要适应陆记的情况了。
呵呵,好吧,陆祁浩也算是阿Q了下。大概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那个时空还存在怀念吧。
陆祁浩不愿意自己陆记的学生参加科举,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不会教育他们四书五经,至少这些不是最主要的,但也不是说大魏其他的教育就不好。
古代大儒,必然是非常牛逼的,而那些能参加科举并且通过科举这个独木桥的学子,也是绝对牛逼的存在,那是经过时代的印证,这些精英们,不说其他,就说他们的文化素养,那是极高。
极高的人总是少量的,所以陆记招收个账房先生那么难,要搁在后世,想要招个财务,告示一出,估计来应聘的人可以让你不眠不休面试个三天三夜,任君挑选。
好吧,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那陆祁浩就调整了策略,这么多孩子,就用填鸭式的教育,用流水线来培养吧。
小木教简单的语文和数,从三字经开始;
陆吟教点这个时代的知识,四书五经,不能丢掉老祖宗的东西;
又多给孩子们配套了一节美术课。
另外,每天还搭配一节体育课,也不叫单纯的体育,就是从陆府的护院中挑了个领头的,每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