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七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厉秋风暗想所谓强盗入城杀人劫掠之事,多半是百姓以讹传讹,当不得真。阳震中坐镇东辽县,必定已经行文辽东各府县衙门,要他们紧守城池,以防倭寇偷袭。此乃老成持重之举,不给倭寇丝毫可乘之机。阳震中虽然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不过此事处置得颇为妥当,不愧是官场老吏。

厉秋风思忖之际,只听老者接着说道:“眼下四座城门紧闭,不晓得何时才能打开城门,放大伙出城。”

老者说到这里,略停了停,看了厉秋风一眼,这才接着说道:“小哥初到东安城,只怕还不晓得东安城内的情形。咱们东安城知县邱鸣邱大人是一位大大的清官,自他到任之后,平日里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的拥戴。不过守卫东安城各座城门的官兵都是梁把总的手下。梁把总为人凶悍,时常鞭挞士卒,更别说咱们这些老百姓了。听说朝廷数次想要撤了他的差,不过梁把总当年跟随高大帅打过鞑子,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朝廷之中有不少朋友,加他花了许多银子买通官,所以最后还是让他在东安城做了把总。邱知县拿他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邱知县掌兵,必定不会将咱们挡在这里,总能想法子甄别善恶,放咱们出城办事。”

厉秋风听老者说完之后,拱手道谢,这才走回到慕容丹砚身边,将老者所说之事说给了她。慕容丹砚探出脑袋看了那位老者一眼,小声说道:“倭寇不是已经逃回扶桑国了吗?阳震中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又有什么用?我瞧阳震中此举无异于画蛇添足,只能让百姓叫苦连天,压根没有丝毫用处。”

厉秋风摇了摇头,口中说道:“倭寇狡诈,不得不防。他们虽然在东辽县吃了大亏,不过数万大军跨海来袭,若不是咱们误打误撞发觉了倭寇的奸谋,只怕倭寇已在东辽县补给军械粮草,直扑天津卫了。朝廷大军虽然云集于东辽县,但是辽东其他府县并不知晓倭寇大军来袭之事。若是倭寇退至海之后,派出奸细打探消息,知道官兵只在东辽县防守,其他各座城池守卫空虚,突然杀一个回马枪,只要攻破一两座城市,劫掠一番之后再返回扶桑,阳震中、张贵、冯彦卿等人势必要被朝廷捉拿问罪,不死也得扒掉一层皮。这几人都是官场老吏,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是以倭寇虽然退走,阳震中等人可不能有丝毫马虎托大,立时派出快马前往辽东各地,要官府严加防备,以防倭寇偷袭。”

厉秋风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大明虽然官兵不下百万,可是疆域几有万里,无法处处布防。只要倭寇想要偷袭,总能找到防卫虚弱之处下手。这些年倭寇祸乱东南,固然因为官府**,边将官吏无能,但是倭寇窥伺于海,而官兵不能处处设防,只能被动挨打,却也是屡战屡败的要因。要想将倭寇一举击败,须得转守为攻,寻机灭掉倭寇。否则只能处处防守,等着倭寇来攻,仍然要吃大亏。我之所以要前往扶桑,就想看一看这个海外蛮夷小国,为何敢屡屡骚扰大明。”

厉秋风说完之后,慕容丹砚正要说话,厉秋风脸色一变,向她使了一个眼色。慕容丹砚一怔,不晓得厉秋风是何用意。只见厉秋风脑袋微微向右转了转,向慕容丹砚努了努嘴。慕容丹砚向右望去,只见胡二等人也躲在人群之中,正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脸色极不好看。

慕容丹砚没有想到在南城竟然遇到了胡二,心下颇为惊讶。只听厉秋风压低了声音说道:“咱们在于家老店遇到的三个家伙也来到了这里。想来他们离开于家老店之后,径直前往东门,想要尽快赶回平安里。只是东安城昨夜便已四门紧闭,这三个家伙赶到东门之后无法出城,只好绕到其他城门伺机出城。我原本以为他们知道东辽县大战的情形,生怕坏了咱们的大事,心中颇为忐忑,没想到他们只是在东辽县城外转了一圈便逃到了东安城,闹了一场虚惊,咱们不必再与这三个家伙打交道。看南城的情形,今日城门不会打开,咱们还是回于家老店静待时机罢。”

慕容丹砚自然没有异议,便和厉秋风一起悄悄走出了人群。走出二三十丈之后,慕容丹砚转头望去,只见众百姓兀自聚集在南门近前,期盼城门能够打开。她心中暗想,以前爹爹吟过一首诗,诗中写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爹爹说这首诗名为山坡羊潼关怀古,写这首诗的人叫张养浩。此人做过鞑子的官,只是看到朝廷无道,官府残暴,愤而辞官,云游天下。有一日他路过潼关,眼看着这座闻名天下的雄关已然残破不堪,而汉人百姓饱受鞑子的压榨,困苦之极,心下颇为郁闷,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爹爹说那些皇帝贵族,名臣大将,打天下时靠着百姓帮忙,可是坐天下之后,便要想尽法子压榨百姓,搜刮粮食钱财,供他们挥霍取乐。即便是所谓的好皇帝,如汉文帝和汉景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压榨和搜刮百姓也毫不留情。张养浩便是看透了这些皇帝和大臣的嘴脸,才写了这样一首诗。东安城这些百姓老老实实过活,他们急着出城,许多人是为了谋一口饭吃。可是官府不分青红皂白便将城门关闭,压根不理会百姓或许因此陷入困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