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简单粗暴的不只是王二!(7 / 8)

加入书签

三桂、王廷臣等共八员大将,十三万士兵,马匹四万,一起驻扎在宁远。

洪承畴主张用兵要谨慎稳重,而朝廷的意见认为这么多部队凑来粮饷也不容易,应速战速决。职方郎张若麒前来催促承畴出兵。洪承畴考虑到祖大寿被围困已很长时间了,于是决定立即援救锦州。七月二十八日,各军停驻在松山,在西北的山岗上扎了营。多次出战,始终不能解围。

八月,杨国柱战死,山西总兵李辅明取代了他的职务。洪承畴命变蛟在松山的北面、乳峰山的西面共扎下七个军营,周围环绕着长长的战壕。不久清军援军大规模的赶到,而明军运送粮草的道路又被切断。

于是明军打算突围撤退,但是王朴先趁夜逃走,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辅明也相继逃跑了。他们从杏山往南沿着海边,东到塔山,受到清军阻击,淹死在海中的人不计其数。变蛟、王廷臣听说失败的消息后骑马赶来松山,同洪承畴一起牢牢防守。吴三桂、王朴逃出后占据了杏山。过了几天,想回到宁远来,走到高桥遇上了埋伏,大败而归。这次战役,明军先后丧失士兵共五万三千七百多人。从这以后锦州的包围圈更加收紧了,松山又被包围,什么增援部队都没有了。

最后的机会

九月,此时变蛟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当晚他尽选军中精壮,入夜后开城直扑清军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佐领彰古力,试图阻击的正黄旗清军无不横尸于明军刀下。变蛟率部在清军中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最后选定最显眼的一片营帐冲杀过去,而当夜皇太极正在此处策划攻松山事宜。额驸多尔济率亲军前来阻击,随即被明军杀散;内大臣布延和塔瞻相继率部来战,又被击溃;皇太极的护卫们作为捍卫皇太极的最后一道防线拼死冲上,刺伤了变蛟,但明军依旧奋勇向前,势不可挡地将侍卫们砍杀殆尽。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无法以格斗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变蛟射伤。此时清军已从混乱中反应过来,开始从四面八方向御营聚集,因失血过多几近昏厥的变蛟见突入内营无望,只得率军退回松山。此战后皇太极震怒,各将领皆被处分罚银,加强了御营的防御。

壮烈殉国

翌年(1643)二月,副将夏成德做内应,松山城就此失陷。洪承畴、变蛟、王廷臣以及辽东巡抚丘民仰,总兵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三祯,副将江翥、饶勋、朱文德,以及参将以下共一百多文武官员以及明兵八千余人都被俘虏,清军惨无人道将他们全部就地处死。

只有洪承畴与祖大乐没有被杀。

三月,因为援军告绝,锦州城内粮尽,人相食,战守计穷的祖大寿不得已投降了。杏山、塔山也接连失守城内军民全部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京师受到很大震动。

后来,朝廷颁布诏书,赐予殉难的各位大臣以祭奠、安葬,让有关部门为他们建立祠庙。变蛟的妻子请求给予追赠、封荫,朝廷追赠他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荫封后世子孙为世袭锦衣指挥佥事。

历史评价

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天命有归,莫之为而为者矣。

蜗牛每读史于此,无不扼腕嗟叹,明军上下,如主将勇,则士卒猛;若主将悍不畏死,则下必从之死;若明军大部武将皆不畏死,则后金不足道。

万历认为,为将者善谋者为帅,善战者为将,然名将之所以称之为名将,必然是少之又少,不可强求。

然勇猛并非出自天性,是可以通过日常强化训练达到,二战中日军将领作战时大多是遵照军事操典进行,没有太多机巧,但是**仍然无法将其打败,此乃勇之利也!

此后,万历将军队训练的重心放在两点上:一是训练将士的胆色;二是训练技能(火枪术与格斗术)。

另外,重赏训练中敢于拼杀向前的将士,迅速提升既勇敢且在对抗赛中技高一筹将士的爵位,降低训练对抗中不利将士的爵位,如无爵位者朝廷处罚,比如不准吃晚饭、打扫军营、洗别人衣物。

并且,将辽东的将领每隔一段时间送入京城的国防军事院校,进行将领的集中培训,这些封疆大吏别看在地方上是牛人,到了军校全都变成学员,乖乖受训。

因为教官很多都是机器人,严格执法,站不直就是一棍子,如此强化训练,这些老爷们别提多苦了,跑到万历面前哭诉,结果万历一概不见,并且发话,如果考核不及格,对不起,降级使用。还罚银子,反正你们有钱。

如此再三,经过淘汰后,目前军队的集训,不光士兵就连将帅都逐渐适应了,而且时间长了,大家都还认可了,毕竟对比以前的军容军姿就可以看出分晓,以前只有戚家军可以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现在大部分部队都差不多做到了。

并且,体能明显提升,以前明军大部队行军,每天平均走20里就要休息,现在日行军在百里都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