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简单粗暴的不只是王二!(2 / 8)
不少,而且对付建奴也并未占下风。有时候人变坏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
主要还是军队变成了私军,许多将领为了从朝廷获得大量军费,保存实力,不敢拼命。
就象上面,如果小曹将军拼死进攻的时候,吴三桂和其他军队不是想着突围跑路,而是接受小曹将军的建议,在小曹冲入行营之时,从后方再杀入敌军,结果未可知焉。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只有改变明军的军阀性质才能改变整个格局。
就这样,万历通过军需处下发粮饷,让士兵直接拿到自己的薪水,就从根本上扼制了军队私人化现象,而且通过换防的方式,让武将与士兵定期分离,训练士兵的军官和带领士兵出征的不是一同一个人,而且士兵也打乱地方混合编制,消除军队中抱团现象。
这样就解决将领反叛的问题,你反叛只剩你一个光杆司令,并且万历将历史上能打的官将和义军里面历害的将领在造反前就送到辽东对付建奴了,剩下留在河南山西的就只剩下那些历史上不那么历害的小头目了,这样便于万历派出的王二进行消化吸收。
高迎祥
高迎祥(~1636年),一名如岳,陕西安塞人,明末民变领袖。
崇祯元年(1628年)率众起事,自称闯王。旋转战陕北,后入山西境内,为王自用“三十六营“主要将领之一。自用死后,他率各部渡黄河,经河南转战湖北、陕西、四川等地。荥阳大会后为十三家七十二营民变队伍之首。后与李自成、张献忠东征,攻破凤阳,毁明帝祖陵。崇祯九年(1636年)率军出汉中,折回陕西,谋攻西安,至黑水峪(今陕西周至黑河水库)遭明将孙传庭伏击,战败被俘而死。
生平事迹
揭竿而起
崇祯元年(1628),明廷朝政**,全国饥荒连年,农民大声疾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即起义)而死。“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高迎祥揭竿于安塞,率部活动于延庆府。他曾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上阵时白袍白巾,身先士卒。
乘胜追击兵败被杀
崇祯九年(1636)一月,迎祥、自成攻庐州,取含山、和州,杀知州黎宏业、在籍御史马如蛟等。继围滁州,与卢象升、祖宽、罗岱、杨世恩等部,激战朱龙桥。迎祥等北攻寿州不克,西入归德。二月,攻密县、破登州,击杀明将汤九州,进军邓州、郧阳。三月,迎祥与自成分兵,由郧襄入兴安、汉中与献忠会师。五月,迎祥复入湖广。是年七月,迎祥出南山,挥师直驱西安,军至周至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水库),遭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被俘,押至北京,凌迟处死。起义军复推李自成为“闯王“。
崇祯九年(1636)七月二十日,负伤的高迎祥在山洞中被俘,与他一同被俘的,还有他的心腹将领刘哲、黄龙,他的几万大军,已在此前彻底崩溃。
纵横世间七年的闯王高迎祥,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在过去的七年中,他曾驰骋西北,扫荡中原,但终究未能成功。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然后终究到此为止。
科学点的说法,是运气不好,迷信点的说法,这就是命。
高迎祥被捕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崇祯皇帝没信,不是不信,是不敢信,等人到了面前,才信。
处死高迎祥的那一刻,崇祯开始相信,自己能力挽狂澜。-----《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人物评价
在所有的头领中,高迎祥是个奇特的人,他的奇特之处,就是他一点也不奇特。
明末的这帮头领,都是比较特别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有个性。
但凡古代干这行的,基本是两种人,吃不上饭的,和混不下去的,文化修养,大都谈不上,所以做事一般都不守规矩,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军队也是一样,今天是这帮人,没准明天就换人了,指望他们严守纪律,按时出操,没谱。
但高迎祥是个特例,他没什么个性,平时不苟言笑,打赢了那样,打输了还那样。--《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曹文诏
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
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
人物生平
辽东从军
曹文诏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
崇祯二年(1629年)冬天,皇太极包围北京,曹文诏随袁崇焕入关勤王,在保卫北京中立有战功。
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总理马世龙把朱由检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交给曹文诏,命令他率领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埋伏在玉田的枯树和洪桥,因鏖战有功升为参将。然后他从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附近,又跟从马世龙等攻下大安城以及鲇鱼等关口。因为收复四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