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血战抚顺(2 / 4)

加入书签

,八旗牛录制度的形成,并非是在某一具体的时间点,而是经过了“狩猎之牛录”、“部落之牛录”、“八旗之牛录”三个发展阶段,最终确立.

还有一种说法: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来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成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原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添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长官

牛录的长官叫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là)(汉语“队”的意思),首领叫甲喇额真(汉语译为“参领”),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汉语“旗”的意思),首领叫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每个固山设左右两个梅勒额真(副都统)。一个固山即为一旗。八旗的最高统帅叫“汗”,先是努尔哈赤,后是皇太极。固山额真由其子侄担任。努尔哈赤与各旗旗主都有精锐卫队,叫“巴牙喇”。

5000人也就意味着有17个牛录,里面有17个牛录额真、4个甲喇额真、1个固山额真各级首领共计22人,这些基层将领作战勇敢,冲锋在前,且武艺过人,往往是骑术无双,控兵有方,因此这下给明军造成不小的压力。

因为秦良玉在安排城防时,有意将白杆兵在射完箭后就后撤,然后让城里的青壮守城,最多安排少量士兵进行指挥,这样一方面能够将青壮迅速培养成战兵,而且又能保证有生力量不会消耗过快。

但是,这些青壮毕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而建奴大多箭术高超,准头极好,因此这天的守城也让青壮死伤已经超过300人了。

不过建奴死伤已经超过1500人了,而且许多受伤的多为火器所伤,估计回去也是个死,而明军受的基本是物理伤害,存活下来的机会较大。

并且国师也非常注重伤员的救治工作。虽然不再直接救治伤员,但是召集了许多妇女和大夫,并且集中传授现代医护救治理念,比如所有人员时刻保持伤员卫生,绷带和纱布用开水煮沸后使用,及时掩埋尸体做好防治瘟疫工作。

伤员在得到及时医治的同时,大量的赏银也发下来了,许多战死和受伤的人员及时得到抚恤,士兵在补齐欠饷后又得到很多奖励,作战勇敢者立刻升迁,升官发财哪个不高兴,关键是看到打仗有钱拿,有官升,伤了有人治,死了有人埋,家属又得到丰厚抚恤,这样还不卖命那不是蠢吗!

因为万历大力提升武人地位,成立各级军需处,所有士兵的银子全都由军需处发放,将领无法接触到银子,也就无法贪污军饷,不过同时将武将的待遇提高三倍,文官只提升一倍,你不打仗没资格。为了避免贪污,军需处由机器人士兵负责。

另外,战死者无论军民,家属均享受免劳役的待遇,且每月还有5两银子的抚恤金。受重伤致残者除免劳役外,享受3两银子并且当地官府安排工作。万历时期,一两银子可抵人民币1000元左右,而且购买的东西比现在多。

而且只要杀一真奴,立刻享受一级爵位,每十颗首级向上浮动一级,按军功分为金、银、铜、铁、木五级,分别有不同奖励,其中最低的木级就能免除劳役。但是,作战时没有命令不准自行割取首级,首级数由上官进行统一计数,这就避免了作战时争抢首级现象。

不过建奴的脑袋不是那么好拿的,活下来的,军功给本人,死了可以传给自己儿子,不过后代要继承军功就必须经过军事考核,过关成为军人才有资格享受待遇,而且经常有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也会降级。

这些规定一经宣布,立刻让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