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水淹七军(1 / 3)

加入书签

“周仓可在”

“来了来了!”

守在帐外的黑汉抠着鼻孔,百无聊赖地打量着四周营盘,听得主人召唤急忙应了一句,便掀开帘帐进来。

强光穿透布帷,里面不过柴房一般大,地上的草石已被清理,摆着一间小榻,前面还放着一台案几,上面放着一卷书籍。

姜钰昌坐在草席上写完书信,便唤周仓进来,吩咐其找个士卒送回姜家老宅。

周仓点头称诺,瓮声瓮气便出帐去了,独留姜钰昌坐在里面,对着手中的论语母本发起呆来。

想着最近见到的各路英雄,他却有些头疼,本来自己只是个粮草官,被曹操接引日日赴席,总感觉对方不经意的每句话,其实都在试探自己,让他有些难以招架。

等到袁绍到来,盘点各路兵马时也瞥见他的名字,一时又惊又喜,亲自赶来相见,言语酬谢不谈,更赠送十匹上等良马,五柄宝刀,三块珍玉。

这时候想躲都来不及了,袁绍、曹操两人的热情,将姜钰昌推向风头浪尖,又依次介绍给了诸路主帅,言其身怀大才,又是姜尚之后,遂被命为讨董参军,地位暴涨。

同来的曹豹看得目瞪口呆,也不知他几人间发生什么龌龊,私下里跑来探听,却什么也没问出,只能将女儿拿来说事。

二人粗略商议婚事,见姜钰昌口风太紧,曹豹说到一半又没了下文,兴致缺缺地回去了。

如今盟军大部与徐荣相持卞水,士卒整日砍伐竹木,搓麻制绳,为搭建浮桥偷渡过河做准备,眼见所需皆已完备,大战即将兴起。

姜钰昌没忘记侄儿当初的嘱咐,将此间大小事务挑了简要,便写信送回东海,当然里面少不得要多问几句,也不知侄儿有何想法。

正觉心烦意燥,忽然听得帐外传来大笑,一人掀开帘门便进了来,姜钰昌慌忙起身相迎,来人正是曹操。

“哈哈哈……钰昌啊,本初召集诸君议事,孟德特地前来相邀。”

“诸君都是各路主帅使节,尊卑上下有别,钰昌不过区区粮草官,实在不敢跻身诸君之列。”

见姜钰昌满口托辞,曹操自然不听,径直去拉他的手臂,正好瞧见案上的书籍,颇为惊奇地调侃道。

“君子以德才称道,我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钰昌身在军营,依旧手不释卷,孜孜好学,当为世人楷模,何必如此过谦,如今身受讨董参军一职,于情于理,也当随我前去!”

曹操这话堵得姜钰昌无言以辩,天知道他哪里是在看什么论语,分明是写信用的,不过这话不能告诉曹操,只能被他牵引去见袁绍。

中军大帐,各路盟军主帅使节济济一堂,尽数到齐,唯有王匡、张扬、张燕、于罗夫等人返回河内,主持北面战局。

“徐荣拒守卞水,游骑沿岸逡巡,我师欲偷渡过河,不知在座诸君可有良策?”

袁绍大马金刀坐在首位,许攸侍候一旁,下方依次坐着刘岱、山桑野老、孙静、鲍信、乔瑁、刘备、张邈、张超等人,见曹操与姜钰昌已经到了,便开始与众人议事。

“这有何难,现今我军人马众多,可暗自分兵,于上下游狭窄处,趁夜搭建浮桥,多处设以疑兵,不过一个时辰,即可偷渡卞水,到时据守浮桥,东岸援军源源不断,徐荣虽然知兵,势必不能阻挡。”

山阳太守袁遗振振有词,他是袁绍的族弟,两人关系亲密,遂第一个出声响应。

曹操见此犹豫着道:“若徐荣识破真伪,派重兵设伏,半渡而击,为之奈何”

“孟德多虑了,夜间漆黑不能视人,徐荣必为疑兵所惑,焉能辨得真假,只需先行调派勇士过河,守住一个时辰便可,到时浮桥坚固,大军西渡,谁人可阻”

袁遗这话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毕竟虚虚实实,只有自己这边能知道。

徐荣虽遣游骑沿岸巡视,但夜间疲惫,军卒定然松懈,到时多处设下疑兵,徐荣接到各处消息,焉能将几处渡口同时堵住。

袁绍见众人无话可说,又瞥见角落里的姜钰昌,遂问道。

“钰昌学通鬼神,可能料定吉凶”

曹豹古怪地看过来,没听说姜钰昌还有这么一手啊,心中正觉得奇怪,只见姜钰昌面色犹豫,有些小心地道。

“沙场征战,水火无情,西岸势高,若是徐荣放水来淹,浮桥恐遭尽毁。”

袁绍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心道这话说的可没水平,水淹之计谁会不知,但还是和颜悦色道。

“钰昌有所不知,我已令游骑往上搜寻十多里,并未发现堤坝,徐荣如何水淹?”

姜钰昌闻言一滞,冷汗直流,他学兵书不过两月,哪里比得上在场众人,自知闹了个大笑话,如今上不得上,下不得下,好不尴尬。

还是曹操帮他解了围,拱手对袁绍道。

“钰昌为人谨慎,不过是警醒我等罢了。”

袁绍点点头,见诸人并无异议,便开始调配兵马,布置偷渡夜袭,直到晚间时分,众人这才散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