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盟主之议(2 / 2)
他袁绍的苦谁又知道。
远走渤海,兴兵讨董,值此风云际会之时,他袁绍将引领八方英雄,铲除国贼,废除伪帝,还政刘辩,天人共仰。
只是……
“子远啊,吾弟袁术同在盟军,听闻长沙太守孙坚与其交好,这讨董盟主之人选,未必会落在我头上啊!”
袁绍始终有些担忧这事,之前皇甫嵩入京,各州郡密谋会盟,但盟主之位悬而未决,就是因为讨董功成之后,盟主功劳最高,谁也抹黑不了。
但现在会盟的都是地方大员,一州刺使自不必说,还有皇室宗亲刘岱,袁家名望虽高,能和刘岱相比吗,何况袁术同在盟军,更有江东猛虎孙坚为助力,那盟主之位还有自己的份吗?
许攸看了袁绍一眼,驱马靠得更近些,悄声说道。
“本初勿忧,当今盟主之选不外乎几人,一为宗亲刘岱,二为豫州刺使孔伷,三为冀州刺使韩馥。
然刘岱身为汉室宗亲,更当不得盟主之位,董卓掌控朝廷大义,刘岱若是担任盟主,即便功成也有害无益处,想必他也自知。
豫州刺使孔伷虽有名望,但其人果敢不足,年老体衰,徒居高位,必不为众人心服。
韩馥此前多有推诿,又安居后方,名为调运粮草,实乃畏惧兵戈,其人胆小如鼠,亦不为盟主人选。
而在其余郡守中,袁氏肩负厚望,与本初争盟主者,唯有袁术一人,然本初有三处可胜对方。”
袁绍来了兴致,头一次听到有人公然将他与袁术做比较,自己更有三大优势,他哪里不想听啊。
“哪三处,还请子远一一道来。”
“其一,本初当日与董卓拔剑对立,后往渤海兴兵举义,讨董之事,实在本初首倡;袁术仓皇出逃,只因害怕迁怒,此其不如本初一者也。
其二,本初现任渤海太守,掌控一郡之地,袁术虽领后将军衔,但并无实权,此其不如本初二者也。
其三,本初交友广阔,与刘岱、曹操、袁遗、张邈、王匡、张扬、鲍信交好,袁术只有孙坚一人为助,此其不如本初三者也。
盟主虽未议立,实乃本初囊中之物也。”
许攸对形式分析的很透彻,虽然有些偏颇,袁绍的影响力看似比袁术大,但其实袁术更加强势。
袁术虽无实权,但其所在的荆州南阳郡,毗邻的袁家族地汝南郡,都已受到他的掌控,囤居荆北,辐射豫、扬两州,反观袁绍脱离家族,孤身跑到北方,只有渤海一郡之地,而且多为掣肘。
说到底还是袁绍会做人,有这么一大帮朋友,且当初冲动悖逆董卓,到了今日倒成了资本,董卓害怕袁术有家族撑腰,没有给他实权,对袁绍反而大度起来,冥冥中都互相构成因果,袁绍领盟主之位实乃天意。
“哈哈哈!……”
袁绍的笑声绵延千里,穿越雪山冰河,直直来到酸枣联军中军大帐。
“军不可一日无帅,诚如众位所言,我等应表袁本初为讨董盟主,诸君可有复议”
刘岱高坐上方,张邈、桥瑁、袁遗、曹操等人分案左右,尽皆点头称诺,皇甫老将军失身,唯有袁绍能抗起讨董这杆旗了。
“既如此,那便飞马传书,速请南方袁术,北方王匡等人前来会盟,共商讨董大事。”
刘岱作为东道主,在东部联军这块有着说一不二的架势,在场的除了张超属徐州陶谦治下,其余都是他兖州的属吏。
哦,曹操不算,他现在什么都算不上。
召了几个军使进帐,刘岱将信件分发出去,便与张邈等人吃其酒宴,只是曹操突然站了起来。
“启禀使君,方今董卓调徐荣部把守卞水,囤聚荥阳,欲为洛阳东部屏障,操愿请一军即刻出战,扫平徐荣,届时联军可直取虎牢关,无受阻碍。”
刘岱等人听得有些不解,纷纷放下酒箸,张邈出言相劝。
“孟德何出此言,徐荣不过三万兵马,等我诸人会盟之后,共同举兵西向,徐荣势必不能阻挡,何必出兵犯险。”
“诸君且知,徐荣进驻荥阳不到月余,营寨不稳,地形未熟,墙垒不高,沟壑未深,正当趁此良机出兵袭,日久则城益坚,昼日不可下。
法曰:兵者,诡道也。徐荣料定我等不会在此时出兵,势必防守松懈,操出奇兵以击,定当大获全胜,瓦解卞水之阻。”
曹操慷慨陈词,在场众人难以决断,刘岱想了想,反正曹操只五千兵马,纵使败了也无损盟军威势,便答应他的请求,张邈颇有些担心,遂调了三千兵马给曹操驱使,曹操自然万分感激。
走出大帐,曹操返回自己的本部大营,擂鼓聚将。
“夏侯惇何在!”
注:讨董檄文有改动,曹操对战徐荣时间提前。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