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董卓暴怒(1 / 2)

加入书签

冬十二月,徐州刺使陶谦征召各地富商再次聚集下邳,时在东海的姜钰昌匆匆启程,不过几日便到了徐州城,只是一连几日都没有获得接见。

温暖的炉火架在凉庭里,脸上带着青斑的老人坐在案几上方,而在他的对面,是一个年约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姓陈名登字元龙,昔日沛相陈珪的儿子。

两人煮酒赏雪,坐而论道。

“元龙啊,广陵郡守张超率领郡兵八千,已前往陈留与张邈会合,前骠骑将军曹操也在己吾县起兵,侨瑁、刘岱等人也曾多次书信给我,如今讨董联军已成气候,我身为徐州刺使,又该何去何从?”

陶谦作为一州最高长官,是大汉举足轻重的地方势力,深受灵帝信任,在士林中名望颇高,只是面对当今局势,心里却显得有些踌躇不安。

他其实是并不想出兵的。

当年黄巾之乱只是民匪而已,看似凶焰滔天,实则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而如今的联军讨董,却是各地官吏发起的,有着充足的兵粮支持,与西凉铁骑有一战之力,若是稍稍出点变故,只怕这天下当真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

“哈哈哈……”

陈登大笑着起身,走到庭边转了两圈,看着天上纷纷扬扬的雪花,举起一只手挽了一片落在掌心,瞬间便化成了雪水,他背对着陶谦悠然道。

“使君何必担忧,讨董联军看似势大,实则矛盾重重,各人心怀异志,诚为鬼魅魍魉,其时调令不一,只要一场小败,势必不敢寸进半步。登还是那句话,若皇甫将军不出,讨董之事绝无可能功成。”

“皇甫老将军远在扶风,我早已传送书信过去,只是至今还无消息回复。”

陶谦颇有些忧虑,他早在张超来信之时,便与陈登商议过这事,当时便命快马远赴边地送信给皇甫嵩,只有这位大汉柱石才有足够的威望,统帅整个联军。

若皇甫嵩不至,纵使选了盟主,谁又会心服口服,各部阴奉阳违,岂能战胜强大的西凉军团。

“皇甫嵩若是来了,胜败犹在五五之数。”

陈登脱下裘衣,只贴身穿着一件薄衫,自案几上端起一杯热酒,仰头便灌入腹中。

“洛阳雄关异水,环驻精兵二十余万,哪有那么容易攻破,时日一长,纵使皇甫嵩也压制不了众人,登听闻长沙太守孙坚已杀害荆州刺史王睿,携私报怨,可见一斑。”

陶谦微微点头,虽然料定讨董必败,却碍于自己身份,不得不出兵啊。

“如今关东各路兵马已开始积聚,约定明年正月奔赴酸枣回合,倘若我徐州不发一兵一卒,恐落人口实,归为董卓逆党。”

“可调派郡兵两千,与诸君会盟酸枣,另遣使往酸枣一行,言青州黄巾入境,不敢大肆抽调兵马外出,广陵张超本为徐州治吏,当属使君名下部将,运送些许军粮辎重以助其军,料定他人未有异议,使君名望无损,徐州境内安平。”

陈登心有丘壑,早早将这些考虑在内,陶谦听完只是面色凝重,摇头叹息道。

“元龙所言不差,只是时局已成这样,老夫无力回天啊,有负圣恩,愧对先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下大乱,呜呼痛哉!”

陈登转过身来,见陶谦面色悲戚,反而笑着走来,带起两袖冷风,长衫席地而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时局濒危之际,各路军马齐聚酸枣,福焉祸焉,尚未可知,使君庇佑徐州一地,便算得上尽忠职守,何必与人合流。”

“是啊,尽忠职守,做好本分之事就罢了!”

陶谦微微颔首,又看向狂放不羁的陈登,言辞恳切地道。

“元龙啊,我已老迈不堪,处理事公务颇感力不从心,还请元龙助我保境安民,这徐州别驾一职,一直悬而未决,就是留给你呀!”

陈登闻言起身拱手行礼,面带微笑着道。

“使君老而弥坚,元龙区区庶子,怎能当此重任,且家父抱恙在身,请恕元龙不能从命,承蒙使君看重,有事召我便可,今日天色已晚,元龙便告辞了。”

陶谦面带失望,轻轻地点点头,望着陈登离去的背影,冷呵一声,拂袖而起。

“不识好歹!”

寒冬凛冽,呼号漫卷,白茫成团的寒流自云巅倾覆而下,将寂寥的空气带到巍峨的大汉皇都,万物都为之战栗萎靡不振。

相国府内,董卓大发雷霆,他早已接到各地密报,关东即将兴起大军要来征讨他,一时又惊又怒,急招李儒前来议事。

“文优,袁氏兄弟恩将仇报,联络各地官吏,不日即将兵发洛阳,欲要取我性命,有何计策速速道来!”

董卓高坐上方,怒目圆睁,朝堂下的李儒发问,恨不得将那些反贼生吃活剥!

“此事易耳,不知王尚书又进何言,岳父反其道行之便可。”

李儒淡淡回答,将矛头直指升任尚书令的王允。

“放肆!王允实乃忠臣,岂会悖逆于我,竖子不思退敌,反欲引发内乱乎!”

董卓厉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