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徐州见闻(2 / 3)
得坐不住了,向姜元一问道,敢说这话的估计也有些钱财,因为婚姻大事,讲究门当户对,这人若非有些底气,见姜元一这身打扮,便不敢开口的。
或者说这是委婉地暗示他,不要再看了,我也不是可以随意冒犯的人物,否则陌生人哪有直接问婚约的。
吴阆、陈广二人立即瞪了过去,那人身旁几人也似乎要站起来,原来这是一伙的,隐隐以那发问之人为首。
姜元一不急不躁地站起来,笑着鞠了一礼,说道:“小子无礼,请叔伯见谅,我名姜元,出自东海姜氏,进徐州不久,因着好奇,这才颇为无状。”
“原来是小公子当面,东海姜氏宇内闻名,米粮生意遍及诸多州郡,与我董家也颇有来往啊!”
那人也站起身来,同样还了一礼,又正式介绍:“我名董解,字福威,出自绵竹董家,来往徐州经销锦缎,若小公子不嫌弃,敢请同案就食。”
虽说食不言,寝不语,但在民间没那么多讲究,而且为表亲近,同案吃饭,促膝长谈也是有的。
“董叔之邀,敢不从命。”
姜元一面带微笑,走了过来,董解也将他迎入座,待两人坐下之后,姜元一问道。
“恕小子冒昧,董叔与蜀郡属国都尉董扶大人有何关系?”
一听到对方出自绵竹董家,姜元一便想到了董扶,说起来这位可是个有名的人物,曾被何进举荐担任侍中,除经学成就之外,他最出名的是与刘焉有关系。
也便在去年,刘焉看出宫廷有变的苗头,后世也有说法汉灵帝是被宦官以慢性毒药给害死的。
因为自黄巾乱后,宦官荣光不再,而且汉灵帝寿元不过32,若无内情,这样暴毙而亡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但若是何进或者某人搞的鬼也说不定啊,那时候灵帝犯了众怒,冀州刺史王芬便密谋废帝,还有名士阎忠力劝皇甫嵩发动兵变,想弄死他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刘焉借口各地官制混乱,互相掣肘,主张废史立牧,凌驾刺使、郡守之上,独揽军政大权以安辖境,又自请交州牧。
这是想找个偏远的地方当土霸王啊,然而朝廷并未同意他的请求,这时候与之交好的董扶,力劝刘焉入主益州,说道。
“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正好益州刺使郤俭在境内横征暴敛,怨声载道,可不得这样么,他也是靠买的官,而且居然买到了一州刺使之位,这要怎样压榨才能回本。
刘焉又启奏朝廷,这次获允了,被封为益州牧,前去捉拿郤俭,而董扶自然随行,他也是有私心的,这时候益州的治所尚在绵竹,那可是他的故里啊!
所以说在汉末三国里最有远见的,定少不了刘焉集团,他也是成型最早的一方诸侯,袁绍、曹操等等还在洛阳为官,连一亩三分地都没有,与之相比差的远呢。
“正是家叔,想不到小公子竟然知晓!”
董解既然有些惊讶有又很欢喜,他身为一地豪商巨贾,依仗的正是他的那位叔父,此番外出行商,见到各地匪寇作乱,连最好的广告,锦绣貂裘也不敢穿在身上了,只换上普通服饰。
蜀锦是弥足珍贵的,依这时代的生产力,一位妇人要月余才制得一匹,所以价格昂贵,是奢靡之物,寻常人家根本买不起,而在当今,也只有徐扬荆等地的大户才敢染指。
本来姜元一还想买下一些,但昨日已定下决策,要用米粮招募流民,恢复生产,因此只能作罢,他对家族事务一概不知,能省一点是一点。
“董叔走南闯北,各地民生如何,当了若指掌,不知能否相告?”
董扶很有些惊讶,寻常小儿哪有问这些的,一般估计会问益州有啥好吃好玩的吧,谁知这小公子并不对这些新鲜事物感兴趣,反倒关注起各地民生了。
“小公子客气了,些许见识,何足道哉,不过小公子若感兴趣,我便说上一说。”
董扶便讲述起一路见闻,刘焉入主益州不过一年,依靠本土士族扶持,渐渐平息祸乱,民生趋于安定,但匪祸仍不消停,因益州多山险,不少人占山为王,大军围剿立刻躲入老林,官军一退又出来兴风作浪,十分难缠。
自顺三江而下,时有水贼阻截,进入荆州地境,情势也不为乐观,时任荆州刺使的王叡颇为无能,幸亏长沙太守孙坚才平息不少叛乱,然而两人因性格、米粮、财货等问题,闹得有些不愉快。
再渡江东行,便入江南之地,虽地力可用,然人口不足,也有山越为祸,权政由几个名门望族把持。
最后行囊北上,便到徐州地境,虽稍显平和,然几年前的黄巾作乱,青、幽、冀、兖、豫五洲成为重灾区,大批流民东迁南下,因此在徐州之地,流民随处可见。
听到这里姜元一突然很想去城外看看,来时还是个痴呆,对那些流民全无印象,现在既然决定安置他们,还是实地考察,看看确切的情况。
他微微拱手,谢过董解,又说道。
“商贾逐利,却赖以民生,祸乱之际,董叔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