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叔侄议策(1 / 2)
姜元一原本对陶谦的印象还停留在文字上,这下更清楚了,哪里是什么三让徐州的仁者,分明是头老狐狸嘛!
“叔父,不论如何,米粮乃是根本,不能轻易用度。”
“可陶谦拿捏把柄,现我为治中从事,家有米粮,怎敢不进献上去呢,实不相瞒,你舅舅从洛阳运回的粮食,我本就打算献给陶谦的。”
姜钰昌有苦难言啊,陶谦逼他有些紧,他也被这些公务弄的烦乱。
看来姜家是怀璧之罪,在这个时候,米粮已被陶谦盯上了,姜元一道。
“叔父可以截留大半,分出一点送给陶谦,他总不会责怨你办事不利,出工不出力。”
“只是如今缺额太大了,首先陶使君想在丹阳招募精兵,其次招抚了泰山臧霸,再者何进心腹,在泰山招募士卒的鲍信、王匡二人以得知大将军身死的消息,欲返回京都救局,陶谦总要略表心意,资助军粮吧。”
丹阳兵(辖今安徽、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姜元一知道,史载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这可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产兵之地。
足可与陷阵营,先登死士,白马义从,飞熊军,虎豹骑,白耳兵相媲美。
至于臧霸那可是个猛人,年轻时因父犯罪被收押,伙同一批好友杀死太守,劫狱而逃,从此开始流亡,直到现在天下乱了,纠集了一批人马活跃在泰山(青徐兖三州交界),那可是个三不管的地方。
想到这里,姜元一灵光一闪,他何不学那臧霸一般,待价而沽呢,为什么要舔着脸,小着心去依附诸侯,完全可以让他们来求自己啊!
轻易得来的总不会觉得珍惜,这是人之贱性所在,诸葛亮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出色啊,三顾茅庐才肯出山,果然是一等一的智者。
当然前提是得有足够的价值,能让这帮汉末枭雄不惜屈尊降贵求到这里,想着想着姜元一不禁咧开了嘴角,这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了!
“侄儿已有良策?”
见姜元一傻笑,姜钰昌看得有些小心,心道这不是被白眉仙师招了魂,去往众仙之地了吧!
姜元一自觉失态,连忙收敛心神道:“叔父,小侄以为姜家储有米粮,却非名门望族,因此才有这番危急,若是粮食空了,名望大了,你觉得如何?”
以米粮换名望?
姜钰昌瞬间想明侄儿的意思,当前最直接的做法,不就是赈济灾民么,只是放着米粮不充入军伍,反倒用在流民身上,这不是给陶谦上眼药么?
但转念一想,赈济灾民也不必那么堂而皇之,完全可以用些隐匿的手段啊,只是这值得么,名望大了陶谦不一定会下手,但没了米粮的姜家靠什么被人倚重啊!
“请叔父召集流民,恢复生产,徐州太近,可往东海郊野,这是叔父份内之事,于徐州有利,陶谦也不会说什么,至于在出产前这些流民的用度,当由我姜家承担!”
姜元一振振有词,已给出了解决方案,以工代赈都没这个方法好,当务之急是恢复流民生产,何况他要用人的地方可多了。
徐州的确是呆不得啊,姜钰昌听到侄儿要将流民迁至东海,已萌生退意,想辞官返乡,但还不到合适的时机啊!
“再请叔父从流民中挑选有一技之长的,分案造册,并于各地网罗工匠、医师、有经验的老农等等,做到人尽其用,增强姜氏底蕴。”
打铁要靠自身硬,说到底还要增强自身实力,反正姜家就想着散尽米粮,想拉多少人便拉多少,何况人多了很多计划都可以实施。
“此外请叔父召集各地姜氏米粮生意的主管,商议今后的决策,再遣返回去,打探消息。”
情报系统是极其重要的,姜氏行商走南闯北,这可不是现成的渠道么,他记得曹操、马超渭水之战时,便命士卒伪扮商贾探听情报。
“好!侄儿果然是仙门弟子啊,这些事叔父一一照办!”
姜钰昌很激动,侄儿这是要大展宏图的节奏啊!
“眼下还有一件事想请叔父帮忙。”
“侄儿但说无妨,无须顾忌。”
“叔父,请教我识字吧!”
姜钰昌差点翻倒,似乎不敢相信,你一仙门弟子学了八年,刚才那般意气风发,现在跟我说不认识字!
看着对方不可置信的眼神,姜元一讪讪地说:“仙界文字是天书,和凡俗有些不一样。”
这倒勉强能说得过去,姜钰昌也想得通,一口气才缓了过来,喃喃道。
“应当如此,应当如此,只不知这天书文字是何模样?”
终究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人,姜钰昌故意随意这么一说,还想着侄儿给他露两手,只是这次却没传来回话,他只好悄悄瞥过眼去。
只见姜元一目光呆滞地看着自己,嘴里细碎地道:“饴——糖——果——饴——”
“侄儿!可莫要忘记问问仙师,天命者所归为谁啊!”
姜钰昌原本席地而坐,这下子连忙跳起,扶着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