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诸侯之论(2 / 3)
能拜俗人为师,若私自改换门庭,这不是亵渎神灵么?
“这……”
姜老爷为之语塞,陈家虽是名门望族,但好歹也有同乡之谊,这拜师一事还是能商量的,但弟弟说的话也不无道理,陈珪年纪是有些大了。
他曾听说过,去年陶谦刚到徐州,专程去请陈登出仕,便是因为父亲身体抱恙,这才推脱过去。
“拜师一事不可马虎,若兄长信任,可将侄儿留在我这,代为寻觅良师”,姜钰昌颇为认真地道。
“那怎么行!”
姜老爷倒不是不信任弟弟,只是儿子好不容易痊愈,他自然是要带回东海的,好好经营一下丢失的父子之情,把他落在这徐州城算怎么回事。
“侄儿聪慧,又牵涉己身,兄长何不听听他的想法”。
姜钰昌巧舌如簧,将决议权扩大到姜元的身上,其实这种事根本没小孩子说话的可能。
见便宜叔父笑呵呵地看着自己,姜元一有些莫名其妙,咱们真的不熟啊,我实在不懂你的意思。
“也好,元儿你且说说看,是愿随为父回东海呢,还是留在徐州叔父这?”
姜老爷考虑片刻,觉得弟弟说的也有道理,因为对儿子心有愧疚,所以有些溺爱,但又补充道。
“东海可是有很多饴糖果儿的。”
姜元一有些苦笑不得,他这父亲还把自己当十岁小儿来哄呢,不过穿越两千年的时空,遇上颇有民主精神的父亲,也实在是种幸运。
他也看出来了,自己这个父亲头脑较为简单,若是自己混吃等死当老赖,等到群雄割据的时候,姜氏一门储有巨额米粮,多半会被诸侯找一借口屠灭。
指望姜老爷开窍那无疑是自取灭亡,倒是他这位叔父却不简单,只不过史书上为何没有这人呢?
“我儿意下如何?”
姜老爷又问了一遍,他还是希望儿子能跟他回东海的,见老爹期盼的眼神,姜元一纠结一番,还是道。
“我想在徐州城呆上月余,再回东海故里。”
姜老爷自然有些失望,难道儿子记得什么,所以对他这个父亲心有怨恨,宁愿留在徐州都不回家么,或是年幼贪玩,所以想在徐州逗留一番。
“兄长放心,侄儿留在我这,定当全心照料”,姜钰昌喜笑颜开地道。
被弟弟这么抢白,姜老爷也不好说什么了,何况小儿也说过,只住月余而已,到时候再来接他罢。
对于弟弟的保证,他自然是信任的,古人中本就有很多高风亮节之士,而这个时代尤其重视承诺,就像前几年的饥荒,夏侯渊舍弃亲生儿子,也要养活亡弟孤女。
这种作为在后世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那就随元儿的心意吧,只不过要听叔父的话,不可忤逆无礼。”
姜老爷又叮嘱一番,他却是必须要回去的,家里还有六个女儿呢,虽说比不上儿子的分量,但也总是骨肉至亲,哪能就此不顾。
“阿父放心,元儿晓得”,姜元一又转向姜钰昌:“侄儿谢过叔父。”
“无妨,无妨”,姜二爷自然很高兴,他还想知道仙人的事呢,只不过大哥在场,不好明问罢了。
如此便过了两日,姜老爷虽然不舍,还是带着车夫阿石回了东海,而在这两日里,姜元一也规划起方向。
乱世即将来临,局势不可逆转,在这个年代要活下去,并保护身旁的这么些人,最好的办法是投靠一方诸侯。
他不敢轻易触碰历史原有的轨迹,因为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
前世因为强悍的记忆里饱受折磨,沉溺过去无法自拔,没想到到了今生却派上用场,熟知历史是他最大的优势。
然而在这个时代该投靠谁呢?
依靠什么被人看重呢?
他该不该改变历史,尽早促成统一,为中原留下更多的精血,避免百年后五胡乱华的惨状发生呢?
这三个问题是大的方向,首当其冲的便是第一个问题,因为此时的姜钰昌已属陶谦阵营,而陶谦绝不是正确的选择。
天下大乱后,陶谦虽为一方诸侯,却绝对没有统一山河的可能。
无他,这个老头过几年就得病死,其子不成大器,根本抗衡不了那么多的枭雄人物。
群雄虽多,而有一统气象的势力也就那么几个,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并不多。
其一,辽西公孙瓒,寒门出身的传奇人物,对异族实施铁血政策的北地枭雄,控有天下第一的骑兵军团,全盛时期连袁绍都不敢撄其锋芒。
其二,河北袁绍,继公孙瓒之后的北地霸主,全盛时期据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麾下兵甲数十万,若非碰上更加逆天的曹操,在当时几乎没人能遏制他吞并天下的态势。
其三,益州刘璋,汉室宗亲刘焉之子,虽只一州之地,却无外兵威胁,且境内少祸乱,人口众多,粮草充足,坐拥天时地利,三国后期蜀国的主基地。
其四,荆州刘表,同样是汉室宗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