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车师后国(1 / 2)

加入书签

关羽不知道的时,他此时的步子已经迈入西域的大门。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三十六个国家。

西域三十六国不包括大宛、康居、安息、大月氏、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中亚国家。

“不知今生还能与大将军相见否?”

望着地上奄奄一息的马匹,关羽一筹莫展,望天兴叹。

在雪中只立一会,关羽的盔甲,战袍之上,便堆满了雪花。

不!

将士们为吾而死,吾还未报仇雪恨。

关羽心中不甘心,通红的脸上写着一种强烈求生的**。

若不下雪还好,风雪不停,留在这里是等死。

唯有前行!

尽管不知道西域之人,现在用何眼光去看待汉人。

关羽抖落身上的雪花,从马上提起自己的青龙偃月刀。将沉重的纛旗也拿下,负在背后,向南履去。

大雪中行走,步履维艰。风雪挡住视线,一步一个脚印。

走过之后,只是片刻,脚印便被大雪封住。

身后大纛迎风猎猎作响,那大大的“汉”字,远看若隐若现。

他依旧在向前……

天色沉暮,关羽甚至不知道现在是哪个时辰。

徒步又走了两个时辰,强壮的体魄使他没有倒下。

就在这时,莎莎索索的声音传来……

忽近忽远,看不尽切。

渐渐的,关羽隐隐约约的看清了。

那是一队骑兵,约十余人。

他们穿着制式皮革,外面裹着粗糙厚重的布衣。

他们头戴圆帽,将耳朵、嘴巴都裹的严严实实,以御风寒。

马匹上的左侧为弓箭,右侧为弯刀。

白茫茫的雪中,一个人顶着汉军大纛,太显眼了。在很远很远,他们就能发现。

十余骑兵包上去,将关羽团团围住。弯刀横指,神色戒备。

“汝是何人,胆敢闯吾后车师国境内。”

一名车师后国人厉声向关羽喝道。外人入国境,自然戒备。

车师后国国人大部分用的都是龟兹语,关羽根本听不懂。车师之地,也有一部分讲汉语。

但关羽大概明白这些士兵话语中的意思。

他解下大纛,左手持之,右手持着青龙偃月刀。

“吾乃大汉奋威将军也。”

关羽挺立直身,禀正气色,不失大国之风。

“汉”字飘扬,这面旗帜,西域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字,西域没有人不认识。

更令他们吃惊的是关羽的身力。

九尺身高,宛如巨人。他们从未见过。

这大纛虽不是太重,但也有数十斤,于关羽手中却轻若无物。更别说关羽另只手持着青龙偃月刀。

那青光闪烁的刀锋,令人感觉比雪还寒。

“汉人将军。何流……落至此?”

一名车师人将信将疑的说道。

他用的是汉语,虽结结巴巴,南腔北调,但关羽听的清清楚楚。

他们后车师国已经数十年没有向大汉朝廷进贡了。大汉国内动荡,也没有能力收拾他们。

但并不妨碍他们对大汉的敬畏。

匈奴对西域的统治非常残酷,劫掠和杀戮常常能见到。

而大汉只杀不服者和叛乱者,其带来的科技、文化、思想为西域百姓有很大帮助。

“不乐匈奴”而“慕汉”,证明了当时民心所向。

每当汉不在西域设置都护,匈奴势力卷土重来的时候,西域诸国无不“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热切地向往着内地,希望能重开玉门关、阳关,恢复汉的管辖。

西域人也非常向往大汉。

据说大汉国土无边无际,进入玉门关,一直向东走一年也到不了头。

这一时间,东汉虽然内外交困。然而,其依旧是这片天地下,最强大的王朝,没有之一。

“西击鲜卑,一时失利,借贵国之地修养一番。”

关羽将大纛和旗帜插在雪地中,对这名汉语者,拱手一礼。

虽不是宽袍大袖,自引风流。

但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言谈有据,将天朝上国,高姿态道尽。

关羽是读过和。越是了解华夏的历史,越为华夏骄傲,越是对大汉忠心。

华夏为天下,其者皆为蛮夷。

西域只是番邦小国。主公与他谈过西域,关羽也稍稍有了解。

关羽知道,这西域,迟早要重归大汉。

这名懂汉语的车师人将关羽的话传达给同伴。

“请上使至王城,吾王定会好好招待。”

他们不知如何处置关羽,索性回去禀告国王,是杀是礼,全凭国王。

他们车师后国前王叛汉,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不知道现任国王对待汉将是何等态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