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匈奴求和(1 / 2)
关羽将定襄的纥骨部荡平之后,大军分两路,一路由关羽率领,开拔进入云中郡,一路由徐晃率领,北上横扫定襄县。
定襄最南面武城县、桐过县、骆县,所有的威胁已全部被扫除。
俘虏的鲜卑押送到雁门夏湖,并派人通知张钧,将移民迁至这三县。
徐晃率领大军先后踏过成乐县、武进县、定襄县、安陶县,武要县。
鲜卑达奚部早已望风而逃,直直北遁,连带着各县一些胡人游户也迁家逃遁。
一县一县被汉骑踏过,一切威胁都散去,这代表着故土回归。
那些原本藏匿在山林中的汉人百姓纷纷走出深山,在官府的组织下,重建家园。
关羽率领大军过桢陵,向沙陵县、云中县、咸阳县、原阳县、北舆县、武泉县、武皋县进发。
须卜鲜卑、拔林鲜卑举族逃跑。部落能战之士所剩无几,汉军铁骑若攻来,他们必全军覆没。
七天时间,两郡全部克复。
而后,苍云斥候与关羽大军斥候接令。
半个月后,关羽准备船只,从沙陵的渡口,渡过黄河,来到了五原武都县,在这里,他们与乞活军会师。
武都南方不足二百里处,直指南匈奴王庭。
又过三天,徐晃也同样率军渡过黄河,他驻扎在与武都相隔百里的云中沙南县,与关羽大军、乞活军遥相呼应。
沙南县在黄河南岸,也是云中在黄河南岸最后一个县。
栾提羌渠更加惶恐,急忙派人催促各部将汉人奴隶送回五原。
五原郡,武都。
“南匈奴王庭在吾军脚下,只要吾军踏下去,就可以完成主公‘牧马河西’的夙愿。诸位怎么看?”
在徐晃领兵到达之后,关羽集众将于军帐。
包括乞活军的将领高锴、姜骏。
关羽非常赏识高锴、姜骏的勇气和面对困苦不屈不挠的爱国决心。
姜骏、高锴二人为两万乞活军共同推举的首领,十余年来功劳不小,关羽也无权利对他们封赏相应官职,事后还得刘凡定夺。
“西河郡与五原郡边境上,密布匈奴营垒。观其阵,最少四万骑。以少击多,亦要权衡利益。吾曾对主公说过,吾军最终目的是将匈奴赶过黄河(河套西段),赶出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这样,吾军就能如先汉之时一样,完整的固下河间。”贾诩大有深意的对关羽说道。
贾诩的话并没有说完,但剩余的话不方便吐露。
完整的固下河套,北威胡人,南望关中。
贾诩知道主公的思想跟法家很类似。虽然爱国爱民,但具有一种强烈的掌控**。
主公不可能容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存在一群狼。即便这群狼是睡着的。
除非,南匈奴与和连一样,完全趴着。
而且,完整的固下河套,就可以解决雁门在粮食上的短板。
刘凡作为穿越者,河套在后世是西北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右军师认为时机不到?”关羽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在连战连胜下,军队士气高涨。他有信心战胜匈奴。
但风险确实存在,毕竟南匈奴诸部能动员控弦十万。他们连带乞活军也才不到四万。
要是败了的话,刚收复的河套,又要被反推回去了。那他关羽将无颜去面对主公。
“朔方、五原黄河南岸,匈奴部落相继退回边境,这意味着匈奴王庭正向吾军服软。”
贾诩向关羽回道。
“匈奴人残暴,且背信弃义。常将吾朔方、五原百姓推入水火之中,将军不能养虎为患,吾乞活军愿为将军打头阵,冲破匈奴。”
这时,高锴站起,对关羽一拜,请命道。
在场之中,对匈奴怨恨最深的,是高锴和姜骏。
匈奴使他们多年灾难,现在大军到来,怎甘心放过匈奴。
“夫不能被积怨碍于双眼,今刚脱离于灾难,应重起乡里,桑蚕农耕,莫要让亲友受苦。汝等无胄无甲,刀兵不全,与匈奴正面鏖战,怕是连五千骑兵都抵挡不住。汝等乃吾军助力,大有用处,若是大败,河间之地,将不复存。如此,家人如何安居乐业乎?”
贾诩细细的向高锴、姜骏分析,最终,向他们反问道。
高锴、姜骏听后,相视一眼。
贾诩的话让他们冷静下来,并说在他们心坎上了。
承受了这么多年的苦,他们当然知道失败的代价。
“为今之计,当磨砺兵甲,招募兵马,恢复河间诸郡农耕。看似是南庭匈奴要向吾军求和,实则是给吾军更大的机会。南匈奴怕了,南匈奴就输了。”
贾诩一贯的捋了捋胡须,对在做的众人说道。
汉军兵锋之盛,一时无两。南匈奴畏于汉军兵势,从南匈奴只敢与汉军对垒,而不敢交锋就能看得出来。
“报……匈奴使者求见。”
就在这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