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黄巾大起义(1 / 2)

加入书签

“当地驻军司马刘凡,拜见神医。”刘凡拱手一礼。 华佗不仅精于内科方药,而且精于外科,他还精通数经,晓养生之术,更是创作了能令人全身麻醉的麻沸散,实施了历史上第一起外科手术。 “不敢当神医之名,吾若是神医,为何天下还有那么多被疾病折磨的百姓?”华佗嗟叹道。 “刘凡!难道您就是西秦亭侯刘凡?”华佗忽然想到什么再次对刘凡问道。 “是也。吾表字世民,元化先生称我为世民即可。”刘凡点头。 “天下人只知华佗,知道华元化者少之又少,世民如何知晓?”华佗不解的问道。 “元化先生身在局中,安知知你表字者少之又少?”刘凡反问。 “哈哈。”华佗一愣,让后哈哈一笑。把刘凡给他的烤羊腿啃了几口。 华佗虽然做事一丝不苟,但并不是对什么都一丝不苟,咽下了嘴中食物,他看着刘凡说道:“吾观世民年龄不大,精气神确是充沛的很,当真有举鼎之力也。” 华佗在数月前就听说过刘凡的名声,现在仔细一看,果然卓尔不群。 “过奖。”刘凡谦虚了一声,然后对华佗说道:“恕我直言,元化先生这样悬壶济世,纵使有妙手回春之能,也是治标不治本也。” “请君细说,吾悉听耳!”华佗一副不吝赐教的模样。 华佗爱惜百姓,刘凡也有救助流民的美名,两人也算是在这一方面上志同道合。 “请问元化先生从学医有成以来,共救助多少病人。”刘凡对华佗问道。 “时日太久,无法算清,想来不下千人。”华佗保守的回答道。 “天下疾病者可止千人?”刘凡又问。 “远远不止,吾十来年才救助千人,或许每日伤病的百姓,也不止千人。”华佗郁郁的说道。 “元化先生何不开学立堂,教授学生?若是有学生千万人,散布在天下各地,他们就算只得到您三分真传,也能算是名医了。元化先生纵使是神医,但与上千名医散发的力量相比,微不足道。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刘凡言谈微中的说道。 一个人的人力始终有限,有的时候心有企及,却力不从心,华佗若是能把自己的医术在大汉发扬光大,让他的医术能包裹住所有的大汉百姓,那他就是圣人。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为国家除祸袪弊,相当于高贤治理好国家。 “这……”华佗面色犹豫。 “莫非华佗先生家有祖训,医术不能轻易相传。”刘凡疑惑的问道。 刘凡知道华佗祖上世代行医,难道有祖训加身,才让他毕生所学《青囊经》没有流传下去。 “非也,若是有心怀仁德的人向我求学,吾必倾囊相授,只是吾自己都不能顾着,哪有能力收徒,更别说开学堂了。”华佗有心无力的说道。 刘凡说得这些,华佗也早已想过,但苦在无力实施。他在救助达官贵人的时候会收点钱财,但救助穷苦百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分文不取。 华佗是一个真正的医者,他把医德看得比医术更重要。 医者,就应该仁心仁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一个没有医德的医者,就算有药到病除、百治百效的医术,也与商人无异。 “这有何难!元化先生相信在下否?”刘凡对华佗问道。 “世民的德行天下皆知,岂有不信之理。”华佗回道,不明所以。 “华佗先生且跟在吾身边,一年之内吾定为先生建好学医堂,所有药材、医经等,一应俱全。到时候元化先生只需在平民百姓中挑选一些品质好的选为学生即可。”刘凡对华佗承诺道。 华佗行踪飘忽不定,刘凡不能放走这个机会,在沙场上,许多士兵都是因为医学条件有限,得不到救治,才痛苦的死去。华佗在,无疑就是一张保命符,他以后教授的学生,一部分可以留在军营,另一部分可以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救死扶伤,或者让他们到别的无名医的地方行医,救济百姓。 “此话当真!”华佗激动的说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刘凡正色的点了点头。 “那吾就先在世民这里暂住一段时间了。若是有什么要求,吾必当效劳。”华佗拱手说道。 刘凡给的条件太丰厚了,这种广施仁德的事情,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也愿意。 “元化先生远道而来,请跟我一起回军营休息。” 刘凡的墨麒麟性子太烈,熟悉它以后,牵一下还可以,但根本不让别人骑。所以刘凡只能把华佗的行李放在马上,牵着墨麒麟和华佗一起步行回去。 半个多月后,洛阳城。 离张角约定的甲子年甲子日只有一个月了,各州郡太平道门徒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但是,就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张角的弟子唐周向京师告密,并供出了他们起义的时间,规模和地点,更主要的是供出了京城的大方首领马元义。 整个京师震动,马元义被抓捕,车裂而死,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钩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无事张角道者,抓捕太平道信徒一千余人,并全部诛杀。 马元义这一方黄巾大小首领全部被铲除干净,导致这一方黄巾一哄而散。 朝堂下令冀州各郡全力追捕张角三兄弟。 几日之后,张角得到消息。由于事出太突然,张角不得不聚集信徒,并通知各州郡黄巾首领,提前一个月起事。 冀州,广宗外,篝火遍地,火光映天。 十余万人,漫山遍野站得到处都是,人人头裹黄巾。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呼喊着大逆不道的口号。自封天公将军,封其二弟张宝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