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请功(1 / 2)
众人又是一番吹捧,言说史相公居高位而不自傲,掌大权而知自省,实在难得,官家能选他当上右丞相兼枢密使,当属慧眼识人。大宋在他的带领下,必然能越发的富裕强盛,此次蒙古人被击退,就是一个明证。
酒酣耳热,话题很自然的就转到了蒙古人身上。
“史相,这回蒙古人北退,究竟是真退还是假退?会不会像前几次一样,过得一年半载,又将复来?”
有人乘兴问道,在座的都是眼界开阔的人,看得要长远一些,当然跟街头闲人们只看到今天北虏退走不同,还要看到明天北虏会不会又回来。
“相信不会,北虏推举酋首大汗,跟我们中原上国大不相同,垂死的前任大汗指定的继承人不一定就能坐上金座,还要他们的酋首大会认可才行。”史嵩之长期在京湖制置使任上跟北边打交道,对蒙古的忽里台部落会议制度有所了解:“这种不入流的议事大会,常常争来争去,好几年都不会有下文,期间必然会起内斗,彼此厮杀,野蛮而无效。”
“方外野人,不尊王化,内斗也是必然的,就让他们打生打死吧,我们就乐享其成,坐山观虎斗!”史嵩之的弟弟、京尹令史岩笑道,伸手摸了身侧歌姬的胸,惹来一声娇吟。
“正是如此,所以本相断言,三五年内,北面无忧,正是我们大宋韬光养晦、积累国力,以图将来的大好时光。”史嵩之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点头道。
史岩瞟了贾似道一眼,趁机道:“既如此,此番北虏退去,必要打赏功臣,贾学士几年来巡视江防,辛苦有加,理当有所升迁。”
酒桌上嬉笑声一片,酒过五巡,菜上百道,恰是高潮时分,旁人都忙着跟身边美女调笑饮酒,上下其手,三人在一起说些什么,倒是无人去注意。
史嵩之沉吟一下,唐安安知趣的坐直了身子,离开了他的怀抱,给了史嵩之端起官威的身体条件。
于是史嵩之慢慢的说道:“的确,近日来四川、京湖、两淮各地,都有折子递上来,细说这些年抗击北虏的诸般功劳,请求朝廷论功行赏,不必说,这是应该的,将士浴血,应当封赏,不可寒了将士的心。”
他看看贾似道,笑问道:“贾学士的姐姐,好像已经入宫、再过得几天,就要封贵妃了吧?”
贾似道拱手道:“这都是官家抬爱。”
“封了贵妃,贾学士就是皇亲国戚,日后前程无量啊。”史嵩之看着他,笑容可掬:“如有可能,以后还请贾学士多多照拂史家后人。”
贾似道明白,这是要做政治交易了,官场上没有白来的午餐,要得到什么,你就要有别人看得上眼的东西,相互交换,彼此扶持,方才可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作为官宦世家,贾似道深谙此道,当即表态:“史相公言重了,下官人微言轻,得靠史相公提携,他日如有振翅鹏程的时候,必然不会忘记史相公的恩情。”
明人不说暗话,响鼓不消重锤,说话点到即止就行了,两人心头雪亮。
想了想,史嵩之正色道:“要入中枢,担当大任,必得有外放的经历,其中又以军功为重,政绩多寡,反倒不那么重要了,官家眼中看的,就是谁能镇得住一方平安,挡得住北虏兵锋,所以本相觉得,贾学士应当去长江一带历练一番,为今后打下基础。”
贾似道心中大喜,赶紧拱手:“但凭史相吩咐!”
“沿江制置使司,还缺一个副使,不如你去吧。”史嵩之道:“加上一个江州知州的衔头,更为有利。”
沿江制置使司,掌长江防线,主管长江水师和沿江两岸城防,对京湖、两淮和四川都有权涉足,虽责任重大,但油水也很足,麾下兵力数十万,属于很有实力的衙司。而江州一地,是长江南岸重镇,担任知州的官员日后多有重用,史嵩之一下子把这两个位置都给了贾似道,栽培的意思非常明显。
贾似道一听就明,心头的狂喜简直要压抑不住的要绽放出来,他赶紧的稳住面部肌肉,做出沉稳的样子,规规矩矩的向史嵩之深深一揖,认真拜谢。
史嵩之也笑吟吟的受了,一礼一拜,这就算双方结了盟,贾似道看重史嵩之枢密使兼右丞相的相权,史嵩之看中贾家在理宗皇帝耳朵边吹枕边风的特权,互相交换,都有好处。
三言两语间,一场政治交易就这么达成了,皆大欢喜,唐安安适时的又钻进史嵩之的怀里,娇喘着劝酒,把个史嵩之骨头都要麻酥了。
一场饮宴,在欢喜祥和的气氛中结束,面红耳赤后,歌姬们纷纷退入隔壁舱房,让大人们有空品品茶,休息一阵,也有时间准备歌舞,等会还有下半场呢。
品茶时的话题还在蒙古人身上,众人谈起这些年与蒙古人的战事,都有感慨,有人说起四川的惨况,不堪入耳,尽皆唏嘘。贾似道接着道:“下官在襄阳巡视的时候,听京湖制置使孟珙大人言说,相比京湖两淮,四川这些年受北虏兵灾很重,十室九空,十城九败,人口凋零赋税难收,要不是出了几个人才,稳住大局,恐怕北虏已经破了夔门,兵进湖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