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事后要争功(1 / 2)

加入书签

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纵然遗憾,也无法可想。

“我们需要在这片地儿坚持二十天左右,最多再过二十天,鞑子老家就会出现巨大的变故,涉及权利争夺,追在我们后面的蒙古人不得不回去。”

长孙弘信心满满的样子,好似一个预测未来的神棍。

石门蕃众人倒是见怪不怪了,长孙先生在没有当鬼王之前,就常常语出惊人,他的脑子里仿佛有数不尽的主意,有道不完的哲理,偏偏说的再离奇,也会得到事实的印证。

于是他们都是一副很平静的表情,衬托着王夔等几个汉州军将的诧异。

为什么长孙弘说得如此的笃定?

看看身边石门蕃众将理所当然坚信不疑的样子,王夔等人又不好意思出声询问为什么。

人家这样说,一定有原因。

莫非大理一字并肩王在蒙古那边安插了探子?

王夔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很自然的想到了这一条理由,这可不得了啊!

看向长孙弘的目光,又多了一层钦佩,能在蒙古王庭金帐里安插细作,掌握第一手的情报,这是大宋朝廷都做不到的,难得可贵。

王夔看看天,想知道是不是有飞鸽传书之类的从远方的草原上送来竹管蜡丸。

“等蒙古人一走,我们就抓紧时间出山,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陵井监、荣州、富顺监一带州县,而王大人,要收复成都,把这些地盘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听了长孙弘这句话,那陀智皱眉道:“鬼王,恭州的制置使彭大雅从距离上、道路的易行程度上,都比我们要占有优势,他们跟我们同时出发的话,会比我们先到啊。”

“不会的。”长孙弘轻轻的笑道:“彭大雅一生谨慎,讲求的就是个稳字,你看看他在陈隆之阵亡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就能窥透此人的性格,这样的人,纵然蒙古人一朝退却,他也不会贸然出兵,而是会再三打探,确保稳妥,等到他搞清楚状况,我们已经得手了。”

“哦!”

众人大悟。

边上的王夔却坐不住了,长孙弘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啊。

什么抢占地盘,什么防着彭大雅,这是要造反吗?

于是他急吼吼的开口道:“呃,长孙大人,这个,我们抢占成都等州县是对的,得手越快,越能早日收复失地嘛,但是…...为何要防着彭大使?他乃川峡四路的封疆大吏,收复失地本是他份内的事,就算我们夺下了一些城池州县,最后也要向他禀告,由他来定夺。”

看着一脸正气的王夔,长孙弘丝毫没有着恼,而是循循善诱,认真的向他问道:“王大人,你在朝中,后台是谁?”

王夔没有料到长孙弘会突然问起这个,顿时面色一窒,有些愕然。

因为这个问题,太过隐私,谁也不会当面提起,都是心照不宣的幕后交易,朋党结社、团团伙伙,是犯忌的,大家明面上都是天子门生,暗地里拜码头结师生,见不得光。

也只有这个大理来的蛮人将领,才会这么当着众人的面,大声的问起。

见王夔不好说,长孙弘拍拍脑袋,不好意思的道:“啊,忘记了忘记了。”

他挥挥手,让众人退散,该干嘛干嘛去。

然后神秘的靠近王夔低声道:“实不相瞒,王大人,本官能即在大理当王爷,又能在大宋任职,其实朝中,是有大人物撑腰的。”

王夔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听他下文。

“我的恩师,乃前些日子仙逝的当朝大学士魏了翁!”长孙弘把嘴几乎凑近了王夔的耳朵,压低声音道:“当年有些机缘巧合,所以得以拜如他的门下,这次我们以残兵吸引蒙古大军,保下四川一地江山,功莫大焉!魏翁虽不在了,但他的门生故吏还在,有人帮我说话,朝廷事后论功行赏,少不了我的,但是王大人,你呢?”

你呢?

这话如醍醐灌顶,让王夔顿时清明起来。

是啊,我呢?

这么大的功劳,怕是除了殉国的陈隆之,找不到第二个人有资格跟自己比了。

大宋军功,向来是文臣进步的阶梯,本着武将卖命、文臣升官的原则,任何战事结束后的功劳簿上,落笔时都有一番明争暗斗,谁都想把最为浓烈的一笔,写在自己头上。

一篇送到枢密院和官家案头的行赏奏折,向来花团锦盛,惨败都可以说成大胜,遑论这次如果真的把蒙古人生生耗走的莫大功勋。

不认真的想一想,这次功劳,王夔不一定就能得到最大的一份,虽然赏赐升官是少不了的,不过会不会跟付出相匹配,就很难说了。

“这个…….”王夔有些犹豫:“保家卫国,浴血沙场,本是为官一方者的天职,我想,朝廷不会忘记我的……”

“糊涂!”长孙弘直接一盆冷水浇了过去,恨铁不成钢的连连摇头:“大人是文臣,难道不知道文人相轻的道理?谁看得惯别人青云直上?谁又不会嫉妒贤能?你看看往日的赵彦呐,在桂如渊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