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脸谱化的书籍不如不要(1 / 2)
而“打草谷”这种事一般在冬季的时候较为频繁。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因为那个时候草原的草会枯萎,一些没有储存足够过冬粮食的部落便会挨饿。
为了不让自己的族人挨饿,他们会铤而走险的前往边城劫掠。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明军的埋伏从而全军覆没。不过如果成功的话,他们得到的收益也是相当丰厚的。
曾经青年时期的朱允常也遇到过这些“打草谷”的胡人。
那个时候的朱允常刚刚接任雍王的位置,他的首府也刚刚从长安迁到凤翔,那个时候的朱允常远没有现在这般沉稳干练,那个时候的他年轻气盛,毕竟他刚刚当雍王的时候年纪楼云还要小很多。他那个时候也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而当时的他对这些游牧民族的概念也是从书籍,史料得到的。所以印象较片面。
史书重点刻画了游牧民族的罪行,却对他们的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只字未提,无论是靖康之耻还是崖山之战,面都只是提到了汉族人民的气节与女真与蒙元的残暴。
并没有着重提到对方的战略战术,甚至是武器之类的应用。
那些书对今人不但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会脸谱化对手。留下仇恨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敌人了解的空白。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朱允常曾经因为听信了这些书的记载,然后吃了瓦剌人的亏。
当时的朱允常年轻气盛,正在北地练兵。那是他初掌军权,需要树立权威,不过父亲与大哥留下来的臣子对他倒是十分的忠诚。处处栽培他。
那也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朱允常骑着白马去北地阅兵,然后指挥军士们操练。这本来只是一件走过场的事情。
但是却出了意外,那是瓦剌人的骑兵来边城打草谷了。
那一次瓦剌人出动的兵力并不多,只是五百骑兵而已。
前沿观察来报告了这件事,因为这是第一次带兵,无论是朱允常还是他手下的参将,都认为这是树立威信的好时机。
于是朱允常便点齐兵马前往驰援。
不过他们晚到了一步,那个小村庄已经遭到了瓦剌人的劫掠,到达的时候瓦剌人已经清点抢劫来的牛羊,马匹,布帛,粮食,还有女人。
他们把那些百姓的头颅全都砍了下来,然后悬挂在了马。这对瓦剌人来说不仅仅是军功的计算方法,也是自己的荣耀。
蒙古部族有一个习惯,那是把敌人的头颅砍下来,然后用银子包裹做成酒器。他们相信用那样的酒具饮酒会增强他们的胆量。
最著名的一件头颅酒器便是用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赵昀的头颅做成的,而这件酒器被蒙元皇室沿用了近百年,直到朱允常攻破大都后,得到了这件酒器,才又以亲王的礼仪厚葬了这位皇帝的头颅。
蒙古的成吉思汗还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生最大之乐,即在胜敌、逐敌、夺其所有,见其最亲之人以泪洗面,乘其马,纳其妻女也。”
而作为蒙古部族之一的瓦剌,自然也以这句话为荣。
不过朱允常已经将他们包围了,朱允常带领着五千步军,八百骑兵包围了他们。
按照平时的习惯的话,瓦剌人打完草谷会以最快的时间离开。因为明国的边军随时可能会杀来。毕竟他们的大可汗现在没有能力再对明国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或许是因为没有想到这座小村子周围会有明军的大部队。也或许得到的物资很多,很难清点。所以延误了他们的时间。
朱允常率领部队将他们围困在了村子里。
而那些瓦剌人为了突围也是费劲了心力,朱允常为了剿灭他们,发动了数次进攻,其一次包括敌方正在清点物资的时候。
不过那些人训练有素,他们在清点物资的时候,会专门派出警戒哨,一旦发现风吹草动马会集合,丰富的物资,美丽的女人也不能再吸引他们。
只是这一次朱允常来的很悄然,或许是因为朱允常带的兵力的原因,他那一次带领着五千步兵,八百骑兵。
而这些兵力足够在对方警戒哨的视野之外,形成一个包围圈,最后在慢慢的向圈的心包围。直到被对方的警戒哨发现。
但是对方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已经被包围了。
朱允常的这种步步蚕食的战斗方法是最为出其不意的。不过虽然对瓦剌的骑兵形成了包围,但是如何消灭他们还是一个问题。
朱允常因为没有临敌经验,他只是按照自己在书本看到的记载,对蒙古游牧做出了脸谱化的认知。
在他的印象里,对方只是一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知道抢劫,玩女人的“禽兽”。
所以朱允常做出了他人生当第一个草率的决定。
朱允常下达的作战命令便是趁敌人抢夺物资,淫~辱~妇女的时候,趁机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他命令自己手下的三百骑兵与在五百步兵的配合下,杀了过去。
只不过等待这些人
↑返回顶部↑